新浪博客

朱棣长陵修建了130年

2016-08-23 13:23阅读:
朱棣的长陵是明十三陵的首个陵寝,也是地面建筑保存最完好的的祖陵。尽管朱棣是明初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一位皇帝,却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的封建帝王的性质,他生前的生活淫逸奢华,死后也妄想同生前一样享乐,因此在他登基七年后,便大兴土木,修建陵寝。


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在南京病逝,此时的朱棣还在南京,却为何打算在北京建陵寝?


这其中的奥妙恐怕难以解释清楚。或许朱棣早有迁都北京的想法,又或是担心日后葬在太祖朱元璋的旁边,在阴曹地府会被老子训斥。我们不知道朱棣在北京建陵的真正原因,只知道朱棣派去北平寻找“吉壤”的是礼部尚书赵及和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
朱棣长陵修建了130年



秉承了皇上的旨意,这些人在北京整整找了两年多,跑遍了北京的可供选择的地方,最终选出了四个风水宝地由皇帝定夺。


第一处是口外的屠家营,朱棣觉得皇帝姓朱,和“猪”同音,猪家要是进了屠家肯定会被宰杀,不吉利,所以被排除。第二处是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朱棣开始觉得位置不错,可是山后面有个村叫“狼儿峪”,若是“猪”旁边有狼,是很危险的,也用不得。


第三处是京西的“燕家台”,可是“燕家”和“晏驾”是谐音,也不合适。第四处是京西的谭拓寺,尽管这里的风水很好,可是地方太狭小,不利于子孙后代发展,也没有被选中。


永乐七年,朱棣决定亲自去选址,来到了北京,终于选中了一片皇家陵区。位于北平西北郊区,属于燕山山脉。东西北三面环山,群峰耸立,雄伟壮观。术士们看过之后,也夸张神话了一番,说皇帝眼力好,朱棣听了很受用,马上下旨方圆八十里作为皇家陵园,开始动工修建长陵。


长陵所在的地方叫黄土山,这个名字一听就是老百姓用的,明显不符合皇家的气派。但苦于一时没想到合适的名字,众大臣纷纷上书取名,朱棣都不满意。


有一年朱棣过生日,群臣前来祝寿。朱棣趁着酒性同群臣来到陵园,百官齐呼“万岁”,朱棣顿时来了灵感,便想出了“天寿山”这个名字,就这样,在朱棣过生日的时候,为自己的葬身之地取了个吉名。


从永乐七年长陵开始动工,一直到永乐十一年基础设施完工,一共用了四年时间,陵寝总面积达到1956平方,与紫禁城内最大的奉先殿(清时改为太和殿)规制相同,其中殿内的32根立柱相当惊人,其中中间的四根直径为1.17米,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是用世上罕见的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不时会散发出香气。这四根最粗的柱子上描绘着金莲花图案,金碧辉煌。
朱棣长陵修建了130年



朱棣修建长陵,动用了无数人力财力。朝廷用勋臣为总监工,天字第一号工程,丝毫马虎不得,礼部、工部、兵部负责造陵。


兵部负责征调兵士参加建陵和警卫工作,工部负责征调民夫、工匠,调用建筑材料,管理设计施工等。成千上万人背井离乡,在长陵从事繁重的劳动。


享殿中的32根巨大金丝楠木,都是从云贵川深山采伐而来,在当时要耗费数年才能运抵北京。在四川当时就有蜀民“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民谣。


此外,建陵需要的大量石材,就需要数万采石的夫役。因为所用的石料很多都是整块巨石,开采困难,运输更加艰难,工匠们只好沿途打了很多井,等到冬天来临的时候,用水泼在路面上结成冰,再把巨石放在特质的木架上,由几千人用绳拖拉而来。


据《东宫纪事》中记载,从北京房山运送一块长三丈、宽一丈、厚五尺的白石,需要调用民夫两万人,历时28天才运到北京,共花费白银11万两。


永乐十四年(1416年),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燧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放在殿内。宣德二年(1427年),陵园各类殿宇工程告竣,前后用了18年的时间。


此后,正统初年,又陆续修建陵园神道墓仪设施。嘉靖年间又增建了神道大石碑楼(石牌坊)及陵宫内的碑亭。如果算上这两座建筑,长陵的营建时间跨时已达130余年。


本文为左都御史原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