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2014-03-24 11:20阅读:5,802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老镇位于巫山东部上阳溪口,是重庆(原四川)的东大门。称其为老镇,是区别大坝蓄水后上阳坪的新培石镇。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X

巫山培石老镇位置示意图
图片

培石岸边
图片 巫峡培石的春天

多年来,巫山培石的地名也写作“碚石”。培(péi)与碚(bèi)既不同音,也不同义,存在两种解释:
《四川省巫山县地名录》对于“培石”地名的来历,解释为: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帝路过此地,见这里的石头好,便令石工裁出方形石板一百块送往皇宫。石板运到京城,修建皇宫时正缺石料,因而这一百块石板立即派上用场。皇宫建好后,皇后却身患重病,怎么医治均无效。于是,皇帝叫巫师来占卜。巫师卜吉后说,病因是动了某地的石头。于是,皇帝叫人照原石板如数赔偿给当地。因讳“赔”为“培”,此地故名“培石”。
还有一种解释:培石江边的石梁很有特色,层层叠叠,石随水形。清人洪良品写过一本记录清代三峡交通游记、物产、民俗的材料,名为《巴船纪程》。他在书中写道:岩石随水曲折曰“碚”。因此,由宜昌以上至重庆长江段,有许多称“碚”的地名,例如:虾蟆碚(也叫蛤蟆碚)、胭脂碚、媳妇碚、北碚……此地石形奇特,故而称作“碚石”。
巫山正式文本中,一般使用“培石”作为当地的地名。
培石老镇的东边是古代船家丧胆的香炉滩,西边是因镇江王爷庙而得名的庙子山。培石老镇以上阳溪为界,分为上下二街。乡政府及大部分居民住下街,小部分居民住上街。由于下街是最早建设起来的街道,当地人称“老街”。闻名于三峡的清代无伐桥,横跨上阳溪,连接着上下街。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小镇全景(郑云峰)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老镇下街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老镇下街吊脚楼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老镇上街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从庙子山俯瞰培石方向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暮色
培石老镇是由“场”而发展起来的。在巫山,人们把集中的商贸交易叫“场”,去参与交易或观看集市叫“赶场”。1000多年以前,培石就是经营宁厂盐巴的大型集散“场”。当年,鄂西与湖南的盐贩为了减少行程,不去大宁河的宁厂,也不去巫山县城,就在培石老镇购买品质纯正的宁厂盐。从三峡下游而来的商船,也是从这里将宁厂盐运往湖广。随着时间推移,也随着宁厂盐业的繁荣,培石渐渐地由“场”发展成“镇”。清代开始,长江水路运输逐渐繁荣,这里成为川鄂交界的重要码头。清末民初,随着大型工业制盐机械的加入,效益较低的手工制盐业逐渐衰落,宁厂盐走向消亡,培石的盐业交易慢慢退出老镇的市场。二十世纪初,随着动力船进入三峡,老镇外运的煤炭、土特产与外来的日用百货、杂货等进入市场,培石的水路运输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培石这个古老的小镇,不仅是笃坪、邓家、马鬃山等相邻乡镇通往巫山、巴东必经的交通要道,也是川鄂物资往来的中转站,更是川鄂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因此,培石作为川东的重要水陆码头,日渐繁华。
自古以来,培石老镇的居民,除了商人,大多是“靠水吃水,靠滩吃滩”。镇上居民有船老大、划船的、拉纤的、背脚(搬运)的、打渔的等。培石下游江边的香炉滩,是培石人苦难历史的见证。香炉滩上深深的纤痕,见证了峡江船工的沧桑。培石上游江边的石坡上,耸立着一根石头纤桩,千百年来,被来往船只的纤绳和缆索勒磨的凹痕深深,记录了三峡船工在峡中行船的千般艰辛。葛洲坝抬高水位后,香炉滩的险滩淹没了大部分,此地的航道得以改善。
图片
培石香炉滩纤痕 图片
香炉滩纤痕
培石商贸发达后,经商的居民越来越多。在老镇上,谭氏与吕氏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家族。清朝末年,培石设立了邮政,通邮使得老镇发展更加迅速。民国初年,巫山国民政府在培石设立了第一所国立小学。从此,老镇上少儿启蒙,不再是私塾的一统天下。
老街上的吕家老屋,是培石的主要商业区。吕家巷子不足仅几十米长,宽不足3米,街两旁是板壁铺面,东边有拱形门,西边有石阶直通江边码头。老镇不大,到过培石的人,必然都会去吕家巷子的商铺转一转。这里,每到中午时分,来采购生活日用品的乡邻、摆摊晒出各种特产的小贩、提篮沿街叫卖的小孩、下河赶船和下船上坡的旅客、来此地绘画采风的艺术家、五湖四海的游客……人挤人拥,摩肩接踵,十分热闹!往来的人们,在服饰、口音、生活习惯上川鄂交杂,给人一种非川非鄂的感觉。
图片
培石老镇的小街
图片
培石镇吕家老屋商业街
图片

培石民居(郑云峰摄) 图片
俯瞰培石民居(郑云峰摄)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培石老镇

培石老镇民居
近一百多年以来,培石老镇多灾多难。根据水文资料,1870年(同治九年)的洪水,长江流量达到每秒11万立方。当时,巫峡中洪水泛滥,培石老镇街道被淹没。1933年冬,一场莫名的火灾让培石老镇陷入几乎绝迹的灾难,整个古镇在大火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后来看见的吊脚楼,多是那场火灾后重建的。
培石江边水流较缓,形成天然的码头。江边石滩上高高的煤堆,总是有运煤驳船停靠在岸边,那是煤码头。无论春夏秋冬,老镇的江边总有旅客坐在石梁上等船。碰到下雨天,等船的人们会站在吕家巷子西头的屋檐下避雨——一边聊天,一边瞭望着上下水的船只。
消失的三</a>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