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一包蜡烛(原创散文)

2023-10-25 04:30阅读:18
一包蜡烛(原创散文)

一包蜡烛(原创散文)
这话说起来,你肯定不会相信——我在参加1977高考的时候,所有的考前复习都是在幽暗、摇曳的烛光下完成的,鲜见吧?但这的的确确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亲身经历。
1977年已经是我高中毕业还乡务农的第四个年头了。这四年里,我先后做过生产队社员、小卖店伙计、钢厂临时工和小学校代课教师。这年我已经24岁了,同龄人里有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而我连搞对象的想法都没有呢,一门心思要走出乡关,到小村以外的世界去闯一闯。这年的八九月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做出决定,将要恢复已经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10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恢复高考,1021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同时公开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消息一出,如同春雷炸响,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年轻人奔走相告:参加高考吧!参加高考吧!这不仅仅是我,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改变命运的绝佳良机,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我暗自下定了决心。可惜的是,消息传到我所在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再加上多次往返公社打听消息、办理报名手续、层层审查盖章等等事宜,最后剩下的复习时间距离
122日正式考试只有短短的23天了。
五门课程,23天复习时间,想考大学?有点像天方夜谭。况且当时我在村小学校里做代课教师,白天要带班、备课、上课,不能耽误工作。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代课老师,怎么好再让别人给我代课?如果我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复习,一旦考不上的话代课教师的工作可能就没了。再加上适值秋收季节,家里储粮、堆柴禾垛之类各种活计繁多,只能靠这23个夜晚的时间进行突击了。困难重重,压力山大,但我决不放弃。我把这五门课程按自己认为的难易程度做了时间的分配,然后翻箱倒柜找出了我念高中时用过的旧教材(像样的复习资料是很难也来不及找得到的),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始复习。可是开始复习的第一个夜晚,事情就出了岔头,兜头一盆冷水,差一点就把我心里刚刚燃起的火苗给浇灭了。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家人口多,房子住不下,我是借宿在伯父家的一间空屋子里。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电表,电费是按照明灯的盏数收取。除逢年过节可以用稍大一点瓦数的灯泡外,平时一律是15瓦的小灯泡。那灯泡高高地吊在屋梁上,就像是萤火虫一样,根本没法看书写字。我就到邻居家借了一个100瓦的白炽灯泡换上了,屋子里立刻铮明瓦亮,如同白昼,我的心也即刻亮堂起来。可是没过几分钟,雪白的灯光透过窗纸,被街上巡查的电工看见了。电工急忙来到我的屋子里,看到炕边摆放着一堆书本,得知我在复习功课想考大学,先是用带着讥讽的口气劝说我:“孩儿啊,别费那个劲了,你在家点灯熬油的有什么用?听说全公社才能要五六个,你就是考得再好,什么‘后门儿’没有你也去不上……”电工是我的本家,我该叫他叔叔。我没有理会他,结果他站上凳子把我从邻居家借来的那个大灯泡拧下来拿走了,临走时竟还拍了拍我的头顶,以示亲近的样子。屋子里又恢复了“萤火虫”一般的那点光亮。
这还不算,大约隔了有十几分钟工夫,全村家家户户所有的电灯全灭了,说是为了保证各生产队场院里夜战照明和脱粒机用电,村里变压器负荷不够,只能把各户的照明用电全停了。黑暗中,我摸索着把书本归拢到一起,心里又急又气,万分难过,那不争气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转儿,差一点就掉落下来。
这时候,我看见有一丝淡黄的光亮从堂屋那边晃动着移过来,是伯母伯父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伯母是那种典型的农村老妇,每天傍晚都为我把火炕烧热乎。此时她一手端着半支点燃的蜡烛,另一只手掌遮挡着摇曳的烛火,以防被风吹灭。进屋后先在板凳上滴了几滴蜡烛油,然后把蜡烛稳稳地粘立在板凳上。伯父进来先是伸手摸了摸我的被窝问我炕热不热。伯父是小村里老年人中算是有文化的,旧社会读过“国高”,闲暇时能熟练地背诵朱熹的《治家格言》全文给我听,我很崇拜他。当时伯父是生产队菜园里的“把头”,对种植蔬菜很有研究。伯父对我说,别灰心,没有电怕什么?过去我们念书都点“洋油灯”,每天晚上熏得两个鼻孔里全是黑灰,一样学得挺好。以你的脑瓜肯定能考上。你要是考上了可就给我们家族提气了,也给咱村里提气了。别像你五哥和六弟那样,有这么好的机会连名都不敢报。伯父说的五哥六弟是我的堂兄弟,他俩一个勉强读完了高中,一个刚读完初中就到生产队劳动了,念的几年书都“就饭吃了”。不光是他俩,当时村里和我同龄的年轻人不下三四十个,而勇敢地报名者只我一人。
伯父的话和伯母给我点蜡烛的举动,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当晚我一直复习到那半支蜡烛快要燃尽,已经是接近凌晨四点钟了。第二天我去供销社买了一整包十二支红色的蜡烛,我喜欢红色的,它喜庆,热烈,充满活力,有进取向上的寓意。我算了一下,如果每晚燃半支蜡烛的话,十二支蜡烛正好可以用到复习结束,怎么停电我都不怕了。
就这样,一包蜡烛伴我度过了艰难的考前复习。虽然当年考取的只是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却也圆了一个乡下孩子“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要出去闯一闯”的梦想。1977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四十五个年头了,而那一包蜡烛,那温暖的烛光,那流在板凳上像刻刀雕成的假山石状的一大堆蜡烛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地感悟到,微弱的烛光里一定是有一种隐秘而伟大的力量,不然为什么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们过生日时,总要刻意关掉明亮的电灯,合掌,闭目,面对着点燃的蜡烛庄重地许下愿望?就是因为人们相信烛光里这种隐秘而伟大的力量的存在,而且相信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许下的美好愿望。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回廊亭》,更加印证了我的这种感悟。电影结尾处,那个冒着生命危险为上司寻找亲生儿子的叶彤说了一段话,她说,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要看到光,哪怕只有那么一丝丝,都值得你为它好好地活着。我想说,如果没有光,没关系,我就是自己的光,它温暖,顽强,照亮远方……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