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希特勒在1942年5月提出的构想。他认为各国通用的史蒂芬森轨距,也就是1435毫米(4英尺8又1/2英寸)的标准轨距,在1940年代的技术需求和技术条件下已经过时了。他设想在未来的欧洲兴建“超级铁路”系统,轨距宽达4米,用来运送军队和前往东方的德国移民。
第三帝国的装备和军火部部长、弗里茨·托特负责提出“超级铁路”的具体方案。他认为4米的轨距超出了实际需要,把轨距缩减为3米。路基将采用创新性的无砟轨道(ballastless-track),也就是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整体代替散粒碎石铺成的路基——德国人提出的这个概念直到30年后才由旧金山轻轨系统(BART)首次实现,1980年代才被德国首度用在高铁建设上。“超级铁路”的路基将在工厂里预制,外观类似于两道平行的“水泥墙”,把它埋入土中,然后在两道“墙”上面铺上水泥盖板,在上面铺设铁轨。在俄罗斯地区,为了避免积雪,路基将比地面高出2到3米。这种技术的好处一是维护简便,二是路轨平台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当作军用公路使用。
第三帝国的装备和军火部部长、弗里茨·托特负责提出“超级铁路”的具体方案。他认为4米的轨距超出了实际需要,把轨距缩减为3米。路基将采用创新性的无砟轨道(ballastless-track),也就是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整体代替散粒碎石铺成的路基——德国人提出的这个概念直到30年后才由旧金山轻轨系统(BART)首次实现,1980年代才被德国首度用在高铁建设上。“超级铁路”的路基将在工厂里预制,外观类似于两道平行的“水泥墙”,把它埋入土中,然后在两道“墙”上面铺上水泥盖板,在上面铺设铁轨。在俄罗斯地区,为了避免积雪,路基将比地面高出2到3米。这种技术的好处一是维护简便,二是路轨平台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当作军用公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