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颐和园西堤六桥名字的由来(一)柳桥

2014-11-18 07:55阅读:7,790
  在颐和园的西堤上,从南至北依次横亘着六座形态各异的桥,分别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有趣的是,在清漪园时期,现在位于最南端的柳桥叫作界湖桥,而位于最北端的界湖桥则叫作柳桥。在光绪年间修建颐和园时,把柳桥和界湖桥的名称相互调换了。
  为什么叫作柳桥呢?在柳桥的东南边竖立着一个说明牌,上面写道:“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那么“柳桥晴有絮”到底是哪位诗人的诗句呢?又出自哪一首诗呢?网上绝大多数的帖子都说是杜甫的诗句,但并没有交代出自杜甫的哪一首诗。 
  我仔细地查阅了杜甫诗全集,发现尽管杜甫写了不少和柳有关的诗句,包括“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却没有写过“柳桥晴有絮”这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句诗不是老杜的作品,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柳桥晴有絮”出自白居易的《三月三日祓禊洛滨》,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卷456中,诗的前面有一段长长的序,交代了作者写这首诗的缘由。序的内容如下:
  “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rěn),将禊(xì)于洛滨。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司封员外郎张可續(一作績)、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泝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
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若不记录,谓洛无人。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座上作。 ”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唐】白居易
并序。才调集作祓禊日游于斗门亭。一本无此题,序即题也。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棲。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诗中所说的三月三日,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所谓祓禊,从这两个字的偏旁字旁就可以看出来,一定和祭祀祈福有关。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人们在那天或濯于水滨,或秉火求福。人们在河里洗澡,在涤除身体上污秽的同时,也祈求上天祛除灵魂和命运的邪恶与不祥。《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描写的就是古代上巳节的情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描写文人士大夫们在上巳节歌咏谈笑,感概人生无常的千古佳作。
  白居易的这首《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叙述了上巳节那天他和几个朋友带着歌妓在洛水乘舟游览,饮酒赋诗,欢歌曼舞、纵情自晨至夜的经历。其中,“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以及“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则让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这首诗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用典的地方集中在“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这四句上。下面我尝试着诠释一下。
  首先看“妓接谢公宴”这一句。其中的谢公指的到底是谁?谢公指的是南朝齐国大诗人谢脁。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人。由于他经常携妓出游,纵情山水,故有“妓接谢公宴“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是谢脁的忠实粉丝,多次在诗中谈到他。大家都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其中就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诗中,李白由衷地赞叹“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在《秋登宣城谢脁北楼》《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两首诗中,李白更是写出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以及“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这样深情的诗句。
  荀令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荀彧的祖父荀淑,字季和,曾经担任朗陵令。《续汉书》说“淑有高才,王畅、李膺皆以为师,为朗陵侯相,号称神君“。荀彧是个美男子,《典略》说”彧为人伟美”。他曾经长期担任曹操的重要谋士。因其生前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被人尊称为“荀令君”。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东汉时期的大名士。《后汉书》说他”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舟同李膺泛”说的是郭李同舟的故事。东汉时期的大名士郭泰在洛阳游学,见到了时任河南尹的李膺,李膺对他大加赞赏,于是二人结为好友,名震京师。后来他要回乡,士大夫送他到河边,有几千辆马车。但郭泰只与李膺同船过河,众宾客望见他俩,好像神仙一般。后遂以“李郭同舟”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
  “醴为穆生携”中的穆生,是汉代鲁国人。 西汉的楚元王刘交敬礼穆生 ,常为设醴。所谓醴,按照颜师古的说法醴,甘酒也。,用白话说,就是美酒的意思。设醴指礼遇贤士。刘交的孙子刘戊嗣立,忘记设醴, 穆生知其意怠,就离他而去了。
  由此可以看出,上面这四句诗实际上是对参与这次狂欢活动的宾客的赞美或者吹捧而已。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