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效用论
2012-08-05 10:39阅读:5,798
第二章 效用论
复习提示: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一、 名词解释
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3、
消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 P1/P2 和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P2X2=M。预算约束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5、
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l)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以RCS代表。呈递减趋势。
7、
替代效应:
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8、
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二、 简答题与论述题
1、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