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汤建军:知行合一难——读《论语》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感

2014-10-26 20:56阅读:490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即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直到今天,我都很难做到。孔子确实太伟大。
  《论语》三章重点言及“慎言”是君子的美德。
  《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即孔子说: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即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谨慎地说话,而勤勉地做事。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即前贤说话时,不会轻易出口。这是因为他们以自己来不及做到所说的话为耻。
 
  《宪问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意即孔子说:随便开口又不觉惭愧的,做起来一定不容易。
  《论语》强调“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宪问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即孔子说:有德之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为有德之人。
  
  《阳货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
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即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要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了什么话吗?四季不是还是照样地运行?万物照样地生长吗?天到底说过了什么话吗?

  《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即子张向孔子请问如何才可以求得官位俸给。孔子说,一方面尽量多听看各种言论,把有疑问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说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比较不会引起别人的责难;另一方面则尽量多观察各种行为,把有不妥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自己比较不会后悔。讲话很少引来责难,做事又少有后悔,官位俸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我们不难发现:多闻、多见,是慎言、慎行的基础,在多闻、多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慎言、慎行。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即孔子说:侍奉君子时,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就是过于急躁;在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是有所隐瞒;没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应之下便轻易开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

《宪问篇》中“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意即在适当的时后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就是指出时机的选择。

  《卫灵公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即孔子说:一群人整天相处相处在一起,说的尽是些不合宜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像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可见,知行合一难,慎言慎行难,选择时机难。只有做到“确定了的才讲,做得到的才讲、时机选对了才讲”,这是君子应具备的一种美德,做到却不易。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