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2019-02-19 00:33阅读:598

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2008-11-12 00:58
内丹专家陈全林
韩金英并没有专门学过油画,就像她并没有专门、系统地学过丹道一样,但她画的油画让知名油画家叹服,称赞她画面所包含的灵性信息乃是其半生所求而难以企及的。她的画的“丹道内景”系列让真正懂内丹、修炼内丹的人士看了大为吃惊,因为她笔下所绘,与金丹修炼的次第(程序)、内景完全契合,可以用“合契若神”来形容。修行者中享有盛誉的内丹家、弟子遍及海内外的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女士看到韩女士的丹道内景画,说与她的修持经验完全一致。
我拿内丹理论对照韩老师所创作的十幅金丹内景画,将南派五位祖师张伯端的《悟真篇》、石泰的《还源篇》、薛道光的《复命篇》、陈泥丸的《翠虚篇》、白玉蟾的《指玄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五位祖师的诗篇近500首,从中找出了近90首丹诀与韩老师的画作相关。韩老师的画,何尝不是“传道人间的天意之作”?这个精通易经、风水的灵性女子,在创作时不熟悉丹道经典,也没有炼养体验,如果上中下丹田的基本知识她懂可以理解,但是,功境里的红光、紫光、金光她绝对不可能知道。她凭灵感与直觉,凭来自冥冥苍天的启示与灵性的感应,凭对天道的感悟,凭对深藏心灵深处的潜能的呼唤。在“非主观创作下的自由创作”,且与《悟真篇》丝丝相契,与前辈的修持经验相合,许多方面与我的修持经验相应,这才是令我惊诧不已的地方。一切得之于自然,得之于
灵性,得之于天启
1、坤腹生莲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一个修炼者静坐在碧绿的荷叶上,对面是一硕大的将开未开的红莲,而丹士的腹中有已经开放的红莲,长长的荷茎直通向会阴穴。莲花的位置在心之下、丹田之上。神气内聚之后,丹士腹中也会自然出现莲花。张伯端《悟真篇》诗云: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火代表阳性能量。韩老师的画面,以火红和大绿相配,大绿代表生机,大红象征真阳。本画中绿代表五行之木,木生火,火为真阳之气。这幅画恰恰红色的腹腔中盛开一朵粉红的莲花,正是紫阳真人此处“火里栽莲”的内景。更奇妙的是,韩老师的第二幅画,丹士腹中的莲花已经变成了明珠,正好与紫阳真人的“明珠月圆”内景相合。暗合《悟真篇》的内景,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2、黄庭明珠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这幅画中,丹士静坐,腹中有明珠出现,隐隐约约有一婴儿之形,丹士头顶、左肩部飘动有如紫色葡萄一样的气泡,象征先天之气。这些气泡紫中有白,象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好是先天混元气的象征。背景是大海,远处有雪山,近处有黄土地,整个画面五行之象全具。丹士的腹称为坤位、中央正位、黄庭、戊己等等。张伯端《悟真篇》诗云: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
丹士的精气神在腹部虚灵一窍凝聚,随能量的增强会有光明生起,称为“命光”,命光越聚越多,会形成光珠,称为“丹珠”、“明珠”,这是在命功修炼上极其关键的一步。
3、乾宫育种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的上丹田,两眉之间的上方,大脑泥丸内有明珠在生光,光中隐隐有一婴儿之形,背景为无尽的金黄的稻谷,象征丰收。蓝天上有先气之气进入脑中,是百会采气之象,先气之气亦如紫色葡萄,紫中有白。紫是黑的变色,紫与白也是丹道“黑”与“白”的关系,张紫阳说“黑中有白为丹母”,即是坎卦之象,象征先天之气。内丹之神气虽在下丹田孕育,但其灵性之根、解脱之本在头顶泥丸穴。张伯端《悟真篇》诗云: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4、出体运炼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头顶有一团白光,白、紫、黄相兼,此白光冲出,光气中有一婴儿,婴儿正中有丹珠,这时,神与丹合为一体,神即是丹,丹即是神,故称神丹。背景是青紫两色,丹士初次出神时,能量很强,感觉天空中全是紫光、紫气、紫霞。在图片上,象征先天一气的如紫葡萄一样的丹气珠由虚空中的婴儿身上进入丹士肉体,这正是“神修采气”的过程,“神修丹法”之“神修”现在才开始。金丹入头顶泥丸,会有紫光出现,这是比较常见的,故泥丸也称为紫庭。紫光如夜色。张伯端《金丹四百字》中有如下诗句: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
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5、炉中长红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合十静坐,头上半月状青云中有一圣婴在虚空中采气,象征先天一气的丹气之珠将圣婴与肉体联系在一起,这是“神修”采气的要领,满天满地,一片红光,红光中有金色的雪花飞舞。这雪花也叫“白雪”,随功夫的境界不同,可以看到“满天雪舞”之景象,丹士进一步会看到天地内外有红光出现,表示沟通了先天阳气。张伯端《悟真篇》诗云: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韩老师的画中,身中之红光与天地之红光完全通透地融为一片了。这种种“红”,虽然也有因“炉火”而作的比喻,但不离内功中红光生起的“法象”。以上是“红光亘天”之象,还有“白雪漫天”之景。
6、分神化形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远处有山,大地碧绿,丹士(女士)在大地上修炼,虚空中有六个圣婴,每个圣婴身上有丹,而天地与丹士肉体之间有象征先天一气的丹珠,天地间有金色的雪花,远天是金黄色的。
红光化成金光,才能成为圣光,圣光是金光,比红光的层次更高。这一画的背景是青绿,乃生生不息的春天的主调,象征丹士之神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化化不止”。六个神,一是五脏之神为五神,会有五个婴儿之象,还有一个神是“本命元神”的法象,由本命元神与五脏之神相合则成六神。张伯端《悟真篇·外集·金丹四百字》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7、身外有身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女士)在静坐,虚空中有一个金色的跟她形态一模一样的“她”——神体,与她的肉体在色泽上不一样,天空中是柔和的金光。这时的神既不是婴儿,也不是元神,而是与跟肉体一模一样的神,有的丹家称为“阳神”,青碧元君称为“玉神”。这才是可以了脱生死的根本。只有婴儿之象,还不是真正的丹功之成就,有了和自己一样的神出现了,才能成为“真人”或“元君”(女子成道者),神体婴儿之象,象征修炼的过程,而和自己肉体一样的“身外身”则是修炼的结果。白玉蟾《指玄篇》诗云:
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
身外有身身里觅,冲虚和气一壶春。
8、身外神化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背景有阶梯,一台一台往上升,丹士(女士)的形象,与韩老师以前画的只用大红、大绿两色组成的意象人体不同,而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身外之神且是原先的意象之身。或者活生生的是神,意象人是丹士,这都可以。这里进一步描绘了形——丹士,神——身外身之间的变化。玉神最后和你的真身完全一样时就能气化肉身,玉神是用于气化肉身的,所以也称为“肉神”,韩老师画面中的神或肉体之身,是赤裸的肉体之身,这正合乎玉神的特征。背景之色,五彩缤纷,如花似锦,代表五行能量与肉体气化的关系。白玉蟾《指玄篇》诗云:
白雪漫天,黄芽满地。
服此刀圭永驻颜,神丹结,
脱胎并换骨,身在云端。
脱胎换骨是由体外之神,不论元神、阳神、玉神来完成的。只有如此,才能气化肉身。采得天地万物之气,才能气化肉身。这里有个“玄中颠倒”之理,也许,韩老师突然把平时放在主体的由红、绿二色所构成的丹士形象放到了虚空中,与神体来个颠倒。这个中有玄妙,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9、归根复命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坐在万花丛中,蓝天白云,非常美丽,天人合一,泯乎物我。丹士头顶有树根龙角一样的青白相间的“根”伸向天空。这在道家叫“归根复命”,生命的根在什么地方?道家认为在虚空,在道。人的生命来自虚空的灵性、虚空的元气与后天精卵胚胎的结合。能得此灵根,生命才可能长生不死,不得此灵根,既便炼成了阳神,肉体也会因气数所拘而死亡。张伯端《悟真篇》诗云: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只有“返根复命”而能“长存”,才能“我命由我不由天”。韩老师画面丹士头顶的“生命之根”很美,很像蓝色的珊瑚树,所以,我联想到了这一首诗。
10、突破时空
[转载]道家神修丹法传人殷晓鸣韩金英女士内丹专家陈全林
画面:丹士坐在家中,自在安详,但这个家是超时空的家,蓝天、大海、家融为一体,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说,丹士没有时空障碍。不能突破时空,就不能真正了脱生死,还会被气数所拘,不是真正的成道。道家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突破空间;“洞时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突破时间。韩老师以画来展示丹士道成之后对时空的突破。张伯端《悟真篇》诗曰:
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从此众仙相见后,海田陵谷任迁移。
紫微是北极星,从此地球到紫微星上去,是对空间的突破,而一任“沧海变桑田”,我仍然遥逍长存,是对时间的突破。
韩金英女士的十幅画我引用南派丹诀,依前辈所传神修丹法之理注解,在注解时,一次次被韩老师的画所打动。我这近万字的文章不如她十幅画直观,但光看画,不明理、不知诀,就无法修炼。本文把画、内景与理——丹诀融为一体了。这也许是我与韩老师相识的一大因缘。弘一法师云:“胜缘集合,盖非偶然”。丹功的内景法象,是气、神与灵的显化。
2008年3月27日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