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香山岩
(来源:佛教导航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3日
香山原名荒山,位于翔安区东南部。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朱熹主簿同安时曾游于此地,改名香山。
香山岩坐落在鸿渐山脉南麓,峰峦叠翠,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腾挪。山景与水景巧妙融合,溪流水库与山石丘陵相应成趣,层峦叠嶂。其山峦气势磅礴,朱熹称之为“三狮六虎七麒麟”。登高俯视山涧,众多的水库、湖泊宛如一串珍珠点缀在香山的山峦之间。“古寺古松古榕,民俗田园风光”。与香山岩寺为中心,香山与周边的吕塘民俗文化村相得益彰。
千年古刹香山岩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前殿低后殿高,属“两落猛虎下山势”重檐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和后殿。前殿面阔三间,明间高出。中间天井设九级石阶了,连接后殿,石台阶两侧有长方形丹池,引山泉经暗沟汇入放生池。后殿前部为卷棚顶,后部为歇山顶,燕尾翘脊,屋顶脊岭饰“双龙抱珠”,龙身玲珑有致。殿前匾额上书“慈光普照”,两侧有联。古刹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六的庙会,海内外香客云集,人山人海,集佛礼、贸易、民俗文化为一体,热闹非凡。
相传古刹与安溪清水岩的清水祖师还有一段渊源,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马巷一带大旱,瘟疫横行。祖师驻足荒山古庙,为民祈雨,讲经传道,深受民众信赖和爱戴。微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同安善信至安溪清水岩膜拜,乞香火及木雕祖师神像奉敬于荒山古庙,借于纪念祖师曾驻锡荒山岩。然而,祖师却看中了对面黄氏祖坟宝地,每夜必移驾骑于墓碑上,每每要等清晨小和尚发现了方将之移回庙中,一连数次,众人始知祖师之意。黄氏族众尊祖师心愿,自愿将祖坟移至对面偏北的五点梅花穴(今墓址犹存)。尔后乡民集资,于南宋绍兴年间迁建庙宇于今址。
造化钟神秀,地灵聚人杰。香山为明代会元(进士头名)许钟斗游息之地。香山岩石侧建有纪念朱熹的“微国文公祠”。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
香山原名荒山,位于翔安区东南部。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朱熹主簿同安时曾游于此地,改名香山。
香山岩坐落在鸿渐山脉南麓,峰峦叠翠,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腾挪。山景与水景巧妙融合,溪流水库与山石丘陵相应成趣,层峦叠嶂。其山峦气势磅礴,朱熹称之为“三狮六虎七麒麟”。登高俯视山涧,众多的水库、湖泊宛如一串珍珠点缀在香山的山峦之间。“古寺古松古榕,民俗田园风光”。与香山岩寺为中心,香山与周边的吕塘民俗文化村相得益彰。
千年古刹香山岩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前殿低后殿高,属“两落猛虎下山势”重檐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和后殿。前殿面阔三间,明间高出。中间天井设九级石阶了,连接后殿,石台阶两侧有长方形丹池,引山泉经暗沟汇入放生池。后殿前部为卷棚顶,后部为歇山顶,燕尾翘脊,屋顶脊岭饰“双龙抱珠”,龙身玲珑有致。殿前匾额上书“慈光普照”,两侧有联。古刹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六的庙会,海内外香客云集,人山人海,集佛礼、贸易、民俗文化为一体,热闹非凡。
相传古刹与安溪清水岩的清水祖师还有一段渊源,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马巷一带大旱,瘟疫横行。祖师驻足荒山古庙,为民祈雨,讲经传道,深受民众信赖和爱戴。微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同安善信至安溪清水岩膜拜,乞香火及木雕祖师神像奉敬于荒山古庙,借于纪念祖师曾驻锡荒山岩。然而,祖师却看中了对面黄氏祖坟宝地,每夜必移驾骑于墓碑上,每每要等清晨小和尚发现了方将之移回庙中,一连数次,众人始知祖师之意。黄氏族众尊祖师心愿,自愿将祖坟移至对面偏北的五点梅花穴(今墓址犹存)。尔后乡民集资,于南宋绍兴年间迁建庙宇于今址。
造化钟神秀,地灵聚人杰。香山为明代会元(进士头名)许钟斗游息之地。香山岩石侧建有纪念朱熹的“微国文公祠”。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