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读一读)(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读一读)(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