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广东潮州,为什么还有“福建”味儿?

2021-05-26 06:42阅读:
 广济桥。摄影/李艺爽


广济桥


-风物君语- 来粤不来潮,白白走一遭。哪怕你没去过潮汕,应该也吃过潮汕牛肉火锅吧?潮汕北部的凤凰山脉将梅州隔开,使得潮州与汕头、揭阳等地构成一片独特的文化区域——潮汕地区。她们在地缘、文化、民俗、语言上相近相亲,所以经常会以“潮汕”集体出现,就像“揭阳潮汕机场”这个名字一样。


 俯瞰潮州古城,对面是笔架山。摄影/刘艳晖



俯瞰潮州古城,对面是笔架山。


但其实“潮汕”这个词起源自中国近代,在清光绪九年(1883年)就已出现在潮海关档案中;1949年,新中国在潮汕一带设置“潮汕专区”,“潮汕”首次成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而另一个名字,早在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就用来命名潮汕地区,意为“在潮之洲,潮水往复”,沿用至今已有1600多年,那便是


潮州 粤闽交界,向海而生


“省尾国角”是潮州人自嘲的一种说法,也恰到好处的描述了潮州的地理位置:潮州处于中国大陆南部海滨,广东省的东端一隅,东海和南海在这里交汇,也是广东福建两省的交界地区。


 潮州市地形示意图。制图/ 波普蜥蜴


潮州市地形示意图


北部的凤凰山对于潮州来说就像一位母亲,不仅是潮汕文化区的地理界限,也是中国乌龙茶的重要发源地,潮州的雅称“凤城”也来自于此山。


 凤凰山。摄影/Asonzhou,图/图虫·创意‍


凤凰山


黄冈河与韩江分列东西,是潮州境内较大的两条河流,奔流入海。纵观潮州地形,山区占据全域面积的65%之多,可用耕地也相对较少,靠海的生存环境,让潮州人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造就了潮州人重商的特质。


 凤凰塔竖立在韩江边。 摄影 /卢文


凤凰塔竖立在韩江边


历史上,潮州商人和晋商、徽商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商帮,潮州人的海上贸易十分活跃。根据《2009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中的介绍,当时东南亚国家的华人资产中,约有一半是潮州人的;潮州出了许多华人富商,在全球华人富豪榜上占据1/4的财富;侨居海外的5000多万华人中,约20%是潮州籍……


 广济桥中部由浮桥连接。 摄影/李艺爽


广济桥中部由浮桥连接


潮州人海外经商如此火热,本地产业中也有很出色的陶瓷业。潮州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潮州市的陶瓷生产厂家就有10000多家,众多潮州本地人以此为生。


 潮州陶瓷工厂内正在制作创新陶瓷品。摄影/赵啸飞


潮州陶瓷工厂内正在制作创新陶瓷品


“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 潮州人不仅走到了世界各地,也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更把中华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各种美食成了当地华人的“家乡味”,装饰着潮州木雕的道观寺庙成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而这些美食、信仰、艺术的故乡原点就在潮州。


在地拜韩愈,在天“拜老爷”


广东流传一句话“来粤不来潮,白白走一遭”,而1000多年前,潮州可不像现如今这么受欢迎,官员得-罪-皇-帝被贬的目的地之一就是潮州。


 太平路的傍晚,灯光下牌坊群很漂亮。摄影/泓Sam


太平路的傍晚,灯光下牌坊群很漂亮。


公元819年,韩愈以一折《谏迎佛骨表》上书唐宪宗,言辞犀利。唐宪宗一气之下,把韩愈贬去了潮州。去往潮州的路上艰难险阻,他作下了流芳百世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只在潮州呆了短短八个月,但就这八个月他兴修水利、关心农事、释放奴隶、捐助教育,给潮州带来一股强劲的儒学之风。


 韩文公祠碑廊。摄影/见书


韩文公祠碑廊


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将笔架山改名为“韩山”,还依山建了一座韩文公祠;将“恶溪”改名为“韩江”,江上的广济桥也多了个名字叫湘子桥(韩愈的侄孙叫韩湘);城里的一条路叫昌黎路(韩愈号昌黎),还修了一座景韩亭。也难怪赵朴初说韩愈是“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上图:广济桥仰韩阁;下图:广济桥上的铁牛。摄影/陈彦


上图:广济桥仰韩阁;下图:广济桥上的铁牛。


韩愈一直被潮州百姓视为文化导师,成了潮州最主要的文化锚点之一,而这股文学之风威力之大,从太平路牌坊群便可见一斑,这是潮州“海滨邹鲁”、崇文重学、人文荟萃的历史见证。


 太平路牌坊群。摄影/江智毅


太平路牌坊群


潮州文化里的另一个重要侧面,与中国历史上数次“南渡”有关。潮州早期的移民多数是先在福建停留了很久之后,再从福建迁移入潮。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还带来了闽地文化。


潮州话也称潮汕话,就是闽语的一个支系。客家话在潮州也有相当多的人在讲,还有客家人的土楼:福建有著名的“四菜一汤”,而潮州饶平的道韵楼也毫不逊色,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土楼。


 潮州饶平道韵楼。摄影/见书


潮州饶平道韵楼


潮州的古刹开元寺,无论建筑装饰、佛塔,还是造像样式,和福建泉州地区寺庙都有相似之处。和福建人喜爱拜各路神明一样,潮州人对“拜老爷”也是相当认真,古今英雄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神话传说都能是“老爷”。初一、十五要拜地主爷,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关乎家族一年的运势。


 开元寺传统又美丽的装饰 。 摄影/刘艳晖


开元寺传统又美丽的装饰


“胶己人,拍死无相干!”是一句当地俗话,意思是“为自家人做事,就算肝脑涂地也无所谓了”。潮州人对祭祀的热情,除了传统文化的保留之外,很大程度源于这样的家族理念。而无论是传统的保留,还是家族观念,又何尝不是潮州美食滋生的土壤?


粤味?闽味?是潮味!


广东还流传着“食在广州,味在潮州”的说法,虽说还有一个版本是味在顺德,但潮州无疑在高手林立的广东美食江湖有自己的地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