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三起三落”

2021-09-07 05:04阅读:
图片
在中国山西省北部,有一座远近闻名之山——五台山。它每年要接待数百万游客,节假日更是摩肩接踵。(五台山在中国的位置,以及其他名山,佛教和道教“四大名山”以及“三山五岳”均为常用概念,也有佛教“五大名山”的说法。)
图片
人们为何而来?首先,是为它佛教名山的地位。这里保存了数十座历代寺庙以及大量佛塔、经幢、塑像,佛教文化繁荣,相关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信众和香客。(台怀镇是五台山寺庙分布的中心)
图片

其次,是为它的文化遗产。五台山自魏晋时代,便已是佛教名山之一。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历代营建,留下了大量古建筑遗存。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有两座保存在五台山地区。五台山于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下图为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殿前匾额及转角斗拱。
图片
图片
第三,是为它的自然环境。五台山所处的纬度虽与北京相同,气候特点却更接近大兴安岭。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3.7,因而被称为“清凉山”,是一个著名的避暑胜地,此外这里还有着茂盛的森林、草甸。五台山中的大宝寺,五台山山间气候清凉,植被茂盛,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图片
最后,是为它的地质遗迹。五台山是一座国家级地质公园,它见证了华北板块的地质演化,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和第四纪寒冷气候留下的遗迹。五台山顶的“牛形石”,也有人称其为“牛心石”,为地质历史时期寒冷气候中物理风化的产物。
图片
五台山,远远不止一座宗教名山。它究竟是什么,一切要从它诞生的时候说起。
01
华北之巅
华北板块,有一个古老而稳定的核心,称为华北克拉通*。*克拉通:大陆地壳上古老而稳定的部分,五台山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露出地表的岩石之90%,由十几至二十几亿年前的岩石组成,是中国最古老的陆地之一。下图为组成五台山的岩石主要为十几亿至二十几亿年前的变质岩。
图片
几十亿年来,该区域时而沉降为海,海洋中的物质一层层沉积在海底,时而整体抬升,岩石便遭受风化剥蚀,记录了完整而丰富的华北板块地质演化信息。下图为五台山地区海洋沉积地层。
图片
在距今6500万年以来的大碰撞中,这一区域被不断抬高,再抬高,直到成为一道高出海平面数千米的山脉——太行山。
图片
太行山北部的一条支脉,便是五台山脉。它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30千米,宽40-50千米,北望北岳恒山,南接系舟山,重峦叠嶂,地势险要。下图中近处为五台山脉,远处为恒山山脉。
图片
这里也是整个华北海拔最高的区域,五台山脉的主峰区,由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组成。五峰环绕的区域称“台内”,五峰之外便是“台外”,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大五台。
图片
峰顶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变得平坦如台,故称“五台”。
图片
五台之中,最高的是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为华北之巅。薄雾中的五台山北台叶斗峰,此处的“华北”指自然地理区划中的华北区,不包括贺兰山敖包圪垯。
图片
高耸的海拔,让五台山受到第四纪寒冷气候影响。山顶裸露的岩石,在水的反复冻结、融化作用下,逐渐崩解为带有尖锐棱角的碎石块,形成了石丘、石环、石流坡、冻胀丘等地貌。五台山顶部的冻胀丘和石丘,是一种冰川边缘地区由于地表水分反复冻结、融化而形成的地貌。
图片
图片
从东部而来的水汽,则在平坦的台顶周围聚集,形成云海。下图为五台山中台顶。
图片
今日的五台山,仍保持着冷凉的气候,年平均气温显著低于周边地区,堪称华北地区的一座“清凉山”。
图片
在海拔和气候影响下,五台山海拔2600-2800米以上,大部分区域为高山草甸,占五台山全部植被景观面积的44%。下图为五台山东台顶部的高山草甸。
图片
在山麓地带,则是主要由云杉、落叶松等组成的针叶林森林,栎林、白桦林则仅占5%左右。
图片
山间的盆地,海拔仅有600多米,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这使得五台山保存了较完好的垂直自然带。
图片
山石、云海、植被,构成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观。然而,从一座自然山体演变为一座佛教名山,需要更多条件,五台山刚好拥有一个绝佳的条件。
02
缘起与波折
这个绝佳条件,便是五台山的位置。地处山西北部、太行西侧的五台山,正位于两个“过渡带”,一个是华北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另一个是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带,也是农耕与游牧的过渡带。位于恒山山脉的广武古长城,紧靠雁门关,长城之外便是广阔的高原。
图片
中国历史上,北方战乱频发、王-权更迭,五台山凭借巍峨的山形、清凉的气候,以及长期的佛教文化传承,吸引了历代帝王和僧侣的关注。又因其处于过渡地带的关键位置,成为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之地,可谓占尽地利,但五台山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三起三落”。
图片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
东晋初年,天竺僧人佛图澄将佛教从洛阳传入山西,随后其弟子在五台山建寺立庙,才正式开创了五台山佛教;接踵而至的十六国时期,乱世之中佛教徒开始四处迁徙流布,大量僧人涌入五台山。北魏统一北方时期,五台山因为距北魏都城平城较近,又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北魏皇家的猎场。
图片
此时,一部佛经的传入,彻底打开了五台山晋级的大门,北魏时期盛行《华严经》,五台山也不例外。《华严经》中有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常为说法”经文中的“清凉山”本是虚指,但五台山冷凉的气候、壮阔的山形,以及山中少被人打扰的幽静氛围,让人自然产生联想,逐渐将虚构的清凉山与五台山对应起来,随后更是有(《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
五台山五座高峰的形态,与经文中描述的“五顶”不谋而合,更加深了人们五台山便是清凉山的印象,而与清凉山关系密切的文殊菩萨,也被认为在五台山顶修行,五台山的佛教,从此确定了一个核心——文殊信仰。
图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