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话说交友之道“三要素”

2022-05-29 05:07阅读:
交友之道“三要素”——(生活随想录1)
画川居士的博客 欢迎您访问阅览



许多人说,真正的朋友相处,要把握好“三要素”。有说“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有说“轻财、重义、量宽”;有说“不为难、不揭短、不猜忌”等等。“三要素”说法很多,“标准”不一。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互融、互补、互敬”这三要素是最基础的,没有基础,什么标准无从
谈起。

人以群分,是从交友开始的。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朋友有三种类型: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这“三知”,在朋友的概念中,确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朋友的形成和选择(包括莫名其妙的离开),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无形形成的。两个人相好,常常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和起始时间。正因为如此,朋友两个字包含了所有的喜怒哀乐,所以,搞清楚朋友形成的原因,就能对朋友二字多一些理解,有益于我们对身边经常遇到的人和事,增加正确地分析和判断。

最容易成为朋友的,是能够互相包融的人。曾经有经济学家这样说过,把你朋友的工资加起来,再除以你朋友的数量,得出的值差不多就是你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说,你交的朋友,都是和你生活水平差不多的人。这是从经济上来分析朋友之间的融合性,究竟有无道理,谁也没有认真验证和考察过,但是,我们平时虽不知就里,却谁都遵循着这个规律行事。


有时你会突然发现某个朋友疏远了你,开始还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莫名其妙。直到有一天,发现人家已经挣了大钱、成了(或者傍了)大款,穿上了“马甲”,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已经不屑与你为伍,他认为他有了“孔方兄”支撑,已是另一“阶层”的上层人物(尽管原形还是粗鲁、平庸和浅薄,殊不知素质和教养不是能够用金钱换来的。)。所以,无形中分手的朋友,往往让你看到自己或者对方的变化。

因为人品融合形成的朋友,似乎能走得久远一些。以此看朋友的组合,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老实人的朋友总是老实人,老实人不会与行事浮夸、擅长吹嘘的人成为朋友。这是因为老实人按自己的思路想问题,总会上他们的当,或者被误导。老实人并不是傻瓜,上当之后也会察觉。于是老实人会追问:上回你不是这样说的吗?回答却是:你怎么这样死心眼?我就是随口一说,你也当真!你想,他们能成为朋友吗?

互融性朋友,也可以说是人格自爱型朋友。老实人找老实人做朋友,就是找“自己”做朋友——他无形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样子。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我们古人说法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也是变成了一个灵魂。

蒲松龄说:天下快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这类“快友”,有时一个极善谈,而另一个却极爱听。极端地说,话唠一定是与听痴相配。这就是互补型朋友,以己之有,补朋友之无;或者以朋友之有,补自己之无。这有点像朋友交换藏品一样,你来我去就成了朋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互补,也就是互利。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这种双向很大部分来自互利。比如,一个人有权,一个人有钱(或者有色),权钱交换,权色交换,互利互助,很快就成了朋友。我们虽反对和不屑做这类朋友,但是不能忽视这种经验。看到这两种人靠近的时候,你应该心里有数:他们可能正在成为一种“互补型”朋友。

有诗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的人名声在外,很容易得到新朋友。但是,他一定有值得尊重之处。这样交起来的朋友,便是互敬型的朋友,也可以称为心仪型朋友。江湖上这类朋友的故事似乎较多。一个英雄落难天涯,一天突遭不测,被放到在地。然而,一旦报出大名,歹人们立刻倒头便拜。像林-冲、武-松、秦-叔-宝等等,都有这样的故事。人家敬你的品格,你便会敬人家的知己。说是文人相轻,其实文人相敬,相仪的也不少。君子之交淡如水,靠的就是一份敬重。朋友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信任。

互融、互补、互敬,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但是交一个“三互”兼备的朋友实在很难。人无完人,交友难以苛求!

交错朋友,是过错,是暂时的遗憾;
遇贤不交,是错过,是终生的遗憾。

交友之道“三要素”——(生活随想录1)



本篇失踪后找回,重发。
话说交友之道“三要素”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