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宝应县老县城路名、巷名、桥名的由来(四)

2024-10-31 06:48阅读:
宝应县老县城路名、巷名、桥名的由来(四)

四、建筑类(2)

王式丹故居 位于学宫西南多智桥旁。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号楼村,宝应人。王式丹少负盛名,年二十八始补弟子员,选拔入国子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会试、殿试均获第一。授修撰职,参与纂修《渊鉴类函》、《明史》等。

王懋竑故居 原商业医院东侧。王懋竑(1668—1741年),号白田,王式丹侄子。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命在上书房行走。著有《白田草堂存稿》、《朱子文集注》、《续史记疑》等。

王凯泰故居 位于县南街。王凯泰,字幼轩,号补帆。系康熙年间宝应状元王式丹五世侄孙,道光三十年进士。历任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

高朗亭故居 位于安宜镇北门外(待考定)。高朗亭,艺
名月宫,宝应人,生于1774年,卒于1827年以后,著名的京剧奠基人,曾任“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和京师戏曲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会”的会首,为京剧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mao-家-当-铺 位于安宜镇保卫巷8号。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南向主房计24间,东西向房屋与主房相连,各为6间,三间房屋与南墙围成一院,门厅大门朝东,占地面积940平方米。院当中南北向砖砌一道隔墙,开有一拱形圆门。当铺建筑遗存,全省较少。

蒲松龄供职旧址 原-县-政-府-大-院内,西侧门前有一口古井,县令孙蕙和幕宾蒲松龄都曾饮用井中之水,旧称之“蒲公井”。

杜家大院 位于北门外西灯笼巷内,为民-国时期建造,房主原叫杜-志-宽,为田主。原大院面积较大,现存座北朝南U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朝南主楼为上下10间,东西对称两楼上下各6间,共22间。上层檐高2.85米,下层檐高3.1米。东西两楼与主楼有围墙相连,东西围墙墙壁饰有1.5米高、1米宽的漏窗。主楼与东西两楼之间均有回廊连通。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06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东侧另有杜家祠堂三间。

乔家园门 原称“乔家辕门”明朝巷内建乔家祠堂,堂内供曾任浙江巡按的邑人乔可聘牌位,东西两侧砌有“辕门“,今门已拆除,但内巷仍多年沿称为乔家园门。



明清县署 位于安宜镇叶-挺-路西首。宋代始建,在城内西北隅,嘉定桥西。主要建筑有正堂、中堂、后堂、吏舍科房、书房、神庙、土地祠、县丞宅、典史宅等。占地3000平方米,南至叶-挺-路,北至马河,东至察院巷,西至崔家菜园巷。现存十四间房屋及一四合院。

宁国寺及蝴蝶厅 位于安宜镇叶挺路115号。宁国寺始建于唐代,明代万历年间重建,有殿堂五进,房屋数百间,后进有千佛楼,每根梁柱都有木雕佛像,数以千计,姿态各异,现存一殿,系清末重建,歇山顶,四周有回廊。蝴蝶厅位于唐始建的宁国寺旧址后进,为清末所建,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9檀,脊檩高8米,四周有四廊。

纵棹园及泰山殿石狮 位于安宜镇安宜东路1号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乔莱所建,占地20余亩。嘉庆元年,其孙捐园基“景贤堂”,建画川书院。道光五年扩修,1983年修缮。此园集北方名胜的典雅和南方园林的清秀于一身,翠竹隐阁,林亭倒映,杨柳婆娑,青荷飘香。泰山殿石狮系明代万历年间之物,雄狮坐视前方,雌狮怀抱幼狮。狮座有铭刻,保存较好。此对石狮原置泰山殿门前,1968年秋移于纵棹园门前。

跃龙关 位于南城根路与运河堤连接处。始建于康熙年间,嘉庆年间重建,光绪十八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屡勘拆修,金门宽二尺二,平由一尺七寸。《康熙志》载:跃龙关原为木涵洞,知县徐翀改建石闸,长一丈五尺,墙石高一丈五尺,门阔一尺八寸六分,水入城南门,流入市河,出东水关,下望直港。现存闸门石刻,闸门以外的闸道延至南城根路,均以旧时条石堆砌。道宽3米左右,深约2米。河水湍急,清澈见底。这是古城区市河引运河之水的唯一出水口。(信息源自《宝应县志》等)


宝应县老县城路名、巷名、桥名的由来(四)

宝应县老县城路名、巷名、桥名的由来(四)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谢 谢 您 访 问 阅 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