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台球运动的奥妙(二)第二章台球是怎么打准的
2015-02-07 14:49阅读:1,171
第二章台球是怎么打准的
延续上面个章节说的那样,母球的运动路径是会有变化的,那么,现实中,我们是怎么能够准确的将目标球打进袋口的?
在这里,我们有一个重点需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准确的将目标球打进袋口?
2-1 母球受力时的运动方式
X
如图2-1左图所示:
当我们的球杆击打到母球的右侧时,其实我们的架桥点是偏移在中杆架桥点的左侧的。不同的发力方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式,母球会产生不同的行进路线。当然。当母球接触到子球的时候,接触点就会产生变化
.
如图2-1上的A所示。这是我们将球杆沿着它原来的路线完全将力量传递给母球的时候,母球所产生的路线。这种打击方式,就是台球术语中的“穿透”。
这时候,母球的路径是属于比较中性的,
如图2-1B所示:这是我们在球杆击打母球的时候,利用手腕改变球杆的方向,让球杆加速从母球的表面上离开。母球则产生相对剧烈的旋转。这种发力方式,就是我们在台球术语上的:拨杆“
由于球杆的牵引,母球的路径会被带往右边。比较接近中杆路径的方向运动。
如图2-1C所示:这是当球杆击打母球的过程中。我们控制球杆使球杆不在母球表面产生滑动。这样,母球就会被推往左边。并且得到更大的力量。这个打击方式就是一般称为“司登”的杆法。
当然,像这样子,同一个架桥点,同一个打击母球的起始点。母球所产生的路径,确实有变化的。当母球接触到子球的时候,接触到就会产生变化。
(图2-2)
母球因为接触子球的位置产生不同。因此子球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运动。如果这个偏差大一些,那么,子球就不会被打进袋口。产生失误。那么,这个原理,和我们能够打得准有什么关系呢?台球最为玄奥的道理,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好好想一想,当球杆接触到母球的瞬间,是我们的发力部位在决定我们的动作的完成方式。而决定发力完成方式的,是我们的意念。是我们想的结果,被我们的动作所执行了。
既然在发力过程中,可以利用改变发力方式使母球的路径改变。当我们的架桥点有偏差的时候,当然也可以利用这种原理,使自己能够精确地将目标球打进袋口。
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2-3)
如图2-3右图所示,原本我们是预计击打一个中杆的,但是,我们的架桥点摆放到了偏向左侧的位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准确的将目标球打进袋口。
只是,我们所击打出来的母球,和我们预想的中杆就会有所差距。
如图所示,我们如果还要将目标球打进袋口,那么,我们就必须使用司登的打法。因此,当我们打击完成之后。会发现,母球的力量,比我们预想的要大了很多。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架桥点的约束之下。如果还想要准确的将子球打进袋口。就必须牺牲掉对母球的控制。
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完成这样子的修正行为的?
在这里,我们先要理解一件事情:
所谓的技术,就是指我们训练自己,使自己拥有完成自己想要的特定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生命赋予我们面对环境的一种表现。比方说,如果我们常常需要举起很重的东西,那么身体就会加强我们的肌肉组织,是我们能够轻松的举起重物。
当然,如果我们一心一意想要将子球打进袋口,那么身体也会因为这种需求,产生一种方式使我们能够完成我们的意念。
有了准度,开始练习走位,为什么会准度会降低?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所拥有的准度,其实是建构在一定的习惯当中来获取的。而这种习惯,并不一定包含对控制母球走位所需要的技巧。
当准度越好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种习惯越是根深蒂固。
当我们想要在这种准度的基础上,对母球进行控制的时候,实际上是不存在互补关系的。
也就是说,准度与母球的走位控制,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不会被初学者具备的。
因此一个台球爱好者,能够成为高手,他的准度必须是在不同打击条件中建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练习一些固定的走位需求。也就是一般我们称为“球形练习”。
单纯的练习准度,并不会帮助我们的台球技巧进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个打击者辛辛苦苦的将准度建立起来之后,一旦开始控制母球的走位,准度的稳定性会下降的原因了。
傅文政于台北2015。2。7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