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胜,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6期,原题为“《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以“丹道”说解读《西游记》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问世前后,“证道”之说便不绝于耳。世德堂本署名“陈元之”的序中说:
旧有叙,余读一过……其叙以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类以为道道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
这段关于“意马心猿”“肝木肾水”的叙言,事实上已开“证道”之先河。师徒五人(包括白马) 皆有所指,皆为大丹修炼之必须。就是西方路上的诸般妖邪,亦皆由心生,“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在小说文本中则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不管这段玄言正确与否,作为序作者刻意拈出的“旧叙”显然别有深意。世德堂本一般认为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其“旧叙”当早于此时,自无疑议。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佐证的还有嘉靖初人孙绪《沙溪集》中的一段话:
释氏相传,唐僧不空取经西天,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这回打个翻筋斗者,邪心外驰也。用咒拘之者,用慧剑止之,所谓万里之遥一电光也。诸魔女障碍阻敌临期取经采药魔情纷起也,皆凭行者驱敌,悉由心所制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
这里的唐僧不空取经说尽管启人疑窦,但限于篇幅,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引人瞩目的是“意马”“心猿”“邪心外驰”“取经采药魔情纷起”“悉由心所制”与前之“旧叙”所谓“魔以心生,亦以心摄”如出一辙。孙绪为弘治进士,嘉靖初任太仆卿,其说与“旧叙”自成呼应。此外,杨慎所著杂剧《洞天玄记》署名“杨悌”之“前序”谈到《西游记》则云:
予常审思其说,其曰:唐三藏者,谓己真性是也;猪八界者,玄珠谓目也;其曰孙行者,猿精谓其心也;其曰白马者,谓意,白则言其清静也
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6期,原题为“《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以“丹道”说解读《西游记》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问世前后,“证道”之说便不绝于耳。世德堂本署名“陈元之”的序中说:
旧有叙,余读一过……其叙以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类以为道道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
这段关于“意马心猿”“肝木肾水”的叙言,事实上已开“证道”之先河。师徒五人(包括白马) 皆有所指,皆为大丹修炼之必须。就是西方路上的诸般妖邪,亦皆由心生,“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在小说文本中则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不管这段玄言正确与否,作为序作者刻意拈出的“旧叙”显然别有深意。世德堂本一般认为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其“旧叙”当早于此时,自无疑议。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佐证的还有嘉靖初人孙绪《沙溪集》中的一段话:
释氏相传,唐僧不空取经西天,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这回打个翻筋斗者,邪心外驰也。用咒拘之者,用慧剑止之,所谓万里之遥一电光也。诸魔女障碍阻敌临期取经采药魔情纷起也,皆凭行者驱敌,悉由心所制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
这里的唐僧不空取经说尽管启人疑窦,但限于篇幅,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引人瞩目的是“意马”“心猿”“邪心外驰”“取经采药魔情纷起”“悉由心所制”与前之“旧叙”所谓“魔以心生,亦以心摄”如出一辙。孙绪为弘治进士,嘉靖初任太仆卿,其说与“旧叙”自成呼应。此外,杨慎所著杂剧《洞天玄记》署名“杨悌”之“前序”谈到《西游记》则云:
予常审思其说,其曰:唐三藏者,谓己真性是也;猪八界者,玄珠谓目也;其曰孙行者,猿精谓其心也;其曰白马者,谓意,白则言其清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