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2016-04-01 20:33阅读:486
原文作者:耕海牛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X

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人为财死古时尚,飞禽走兽争食亡。
兴风作浪追名高,勾心斗角逐利狂。
小中见大弃恶瘅,迷里求真取善彰。
朗朗乾坤容我静,碌碌名利任人忙。

先后三次到洛阳。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主要参观龙门石窟;第二次是世纪初出差北京返汉途中,专为观赏盛开牡丹;此次应邀到洛阳讲学间隙,在几个“洛阳通”朋友陪同下,用整整两天时间拾遗补缺,遍游了洛阳。
第一天,参观洛阳博物馆和八大景观,还探访了一些景点外的史迹,串以民间传说。总的印象是:洛阳这座古都有着太多的文化积淀,不仅随处可见文物古迹,就连荒山野地中的残垣断壁、碎砖片瓦,说不定都有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游兴浓时,边走边吟成一首:
ont >龙门石窟静,马寺钟声沉。金谷春晴晚,天津晓月新。民族发祥地,文化积淀深。洛浦来讲学,弄斧到班门。注: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平泉朝游、邙山晚眺统称洛阳八景。其中,金谷春晴指金谷园,这里原是西晋石崇的别墅,为与贵族王恺争富修筑,金碧辉煌,宛如宫殿,后成为文人墨客集会之所,著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特别是金谷二十四友等都曾云集此地,留下了许多华彩篇章。天津晓月指横亘于洛河之上的天津桥,它北与皇城的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每当凌晨时分,晓月挂在天空,天津桥上早已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从而吸引了历代名家在此吟诗作赋,如唐代诗人刘希夷云:“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第二天,专访龙门东山山腰的香山寺。香山寺建筑古朴深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与龙门西山石窟一衣带水。该寺始建于北魏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后,梁王武三思奏请重修该寺,敕名“香山寺”,成为皇家寺院。加上一批文人墨客在此吟风弄月,宗教色彩外又增添了人文底蕴。最与香山寺结下不解之缘的是白居易,他不但为重修该寺捐了钱,撰写了《修香山寺记》;还自号“香山居士”,常住寺内,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更有甚者,他立嘱死后葬于香山寺北,可谓对皇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实说,我对香山寺感兴趣,既不在乎名山、名人、名寺,更不在其规模大小、香火盛衰,只在乎它的一系列对联,尤其对其中三副极为欣赏:
一是后门门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二是罗汉堂门联:“名士万千,唯此间小中见大;高僧十八,向彼岸迷里求真。”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三是正门门联:“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老子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香山寺的对联具有通俗易懂、看似“不美”的对联,却寓意深刻、读后能给人启迪。诵之记之,默然许久,感慨系之。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人为财死古时尚,飞禽走兽争食亡。
兴风作浪追名高,勾心斗角逐利狂。
小中见大弃恶瘅,迷里求真取善彰。
朗朗乾坤容我静,碌碌名利任人忙。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转载]洛阳香山寺三对联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