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他们在虚拟现实里结了婚
2017-02-16 10:17阅读:
情人节刚过,一则有关结婚的消息就传遍了媒体:再过几个月,一对英国新人即将迎来他们大喜的日子。有趣的是,他们的婚礼并不在现实中举办——这将会是一场完全属于虚拟现实的婚礼。
根据报道,新郎Martin认识VR的时间比认识新娘子还要早。3年以前,Martin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了VR,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年之后,他回到了威尔士,遇到了新娘Elisa,两人你侬我侬谈婚论嫁,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场VR婚礼。
在这个不存在世界上任何一处的婚礼现场,将会有一口火山熔岩湖冒着炙热的岩浆,现实中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们共聚一堂。他们将和证婚人,以及这个VR社交平台的房间管理员一起,见证这对新人交换虚拟戒指,以及他们的热情拥吻。
这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超现实的婚礼现场了——但它还不够酷。因为早在23年前,已经有两位新人完成了这项壮举:他们才是在虚拟现实中结婚的第一对。
23年前的1994年,一波VR浪潮刚起。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的主角Monika和她的丈夫Hugh
Jo走到了一起,即将踏入婚姻殿堂。
这两年的VR热潮几乎让人们相信VR是21世纪的科技专属。但潮流背后的余波中,不断有人进行着考古工作。一个事实是——在上世纪末的那几年里,VR热潮不亚于今天。
在1985年Jaron
Lanier开启商用VR时代之后,VR市场几乎年年都有新产品,比如1992年的Virtuality。这些现在看来傻大笨粗的玩意在当年可是首屈一指的流行潮物。
Virtuality是个啥样的机器呢?它的头显看起来更像是个环。人们需要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戴上这个又大又重的玩意,然后站在类似于如今的万向跑步机的平台上。游戏开始之后,双眼前出现的是带有简单线条的,延迟将近50ms的立体画面。人们可以通过手柄控制器完成一些拳击之类的简单游戏。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动图感受一下:
在赛博朋克流行的推助之下,不知道有多少迷弟迷妹为之倾倒,而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nika正是其中之一。就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Monika不懂技术,但又想要离这个可能为人类开创未来的行业更近一些,于是她加入了一家合作出产Virtuality游戏机的公司,从事市场销售的工作。
Virtuality绝对是Monika的真爱。这一点在她遇到小伙儿Hugh
Jo之后毫无变化。在两人眼看着就要走进婚姻殿堂之际,像小野猫一样的Monika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说俩人干脆不办婚礼,去私奔。但Monika一个朋友的话点醒了她:你既然这么喜欢VR,干嘛不办个VR婚礼呢?
这话把Monika稍稍拉回了现实:这事儿靠谱!一方面来说,她想要一场离经叛道的婚礼,而另一方面,对于她的公司,这个案例能够教育市场,同时还能够吸引来一些优秀的工程师、建模师。
于是,一场盛大的VR婚礼就这样拉开了帷幕。首先是老板的倾力支持,他真的为他们的婚礼包下了场地。之后,她的同事们为这场婚礼的浩大工程开始了忙碌:负责安装硬件设备的工程师将笨重的主机以及CRT显示器搬到现场,负责软件内容同事连夜加班,他们打造了「豪华」的VR婚礼现场。
有多豪华?婚礼现场位于失落大陆亚特兰蒂斯上,一切按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描述来设计。这里有高耸的宫殿,大理石铺就的广场,奢华的马车——能在这里办婚礼,相信是许多女孩的梦吧。
婚礼当天首先进行的传统的部分,新娘在父亲的陪同下与新郎牵手。随后,他们分别站在机台上戴上头显。在VR的空间中,一身公主装扮的Monika会在前往宫殿的路上遇上她的王子,他们将乘着马车走进宫殿,在牧师的主持下进行婚礼。
在Monika的故事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段是这样的:当她与新郎拥吻之时,她的同事们给她准备了一个惊喜:在他们接吻的时候,虚拟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在Monika看来,这甚至比真正的烟花还要美。
暂且不提94年计算机的图像精度。在虚拟视觉中,Monika缓缓前行,新郎和她一样,戴着头显但真人站在原地,50ms延时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不言而喻。Virtuality的笨重让新人们感到头颈酸痛,而它最大的弱点还不是它的重量,而是发热量:稍微多戴一会儿,Monika已然满头大汗了。据Monika自己讲,凭当时Virtuality的发热量,她绝对撑不过半个小时。
好在不只是小两口承受一切:他们在场的亲朋好友们也都戴上头显,想要亲眼看到他们在另一个空间之中的结合。这场美轮美奂的婚礼背后需要多少工程师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有多少麻烦和痛苦,恐怕只有人们自己知道。
而更大的痛苦来自舆论。在BBC的连线采访中,一位记者向新人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VR婚礼是否是不道德(immoral)的?
Monika的回答如今已经不可考了。而在这个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VR技术所带来的生活改变,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碰撞。这个问题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从Martin的VR婚礼筹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按照英国的要求,想要举办婚礼的新人必须在一个可以在官方注册的场地进行。因为他们没办法把结婚地点填写成「虚拟现实」,因此不得不选择了一家酒吧作为结婚地点。而远程结婚更不可能,两个新人的物理实体,必须在一个空间中完成婚礼,戴上戒指拥抱亲吻,否则他们之间便没有那种神圣的联结。
当年的婚礼随着那一波VR浪潮的结束而被人们遗忘。而当如今VR浪潮再起,人们又将它重新拾了起来。与原来不同的是,如今我们有更多的工具选择,来完成这一切。
有了高速数据网络,新人们可以在远在千里之外的证婚人面前进行婚礼;通过如Altspace这样的VR社交工具,我们在虚拟世界中有了同处一个空间的可能;在诺亦腾Project
Alice这种多人VR解决方案诞生之后,亲朋好友们可以来到世界各地的婚礼「分会场」;而通过诸如诺亦腾的Perception
Neuron动作捕捉系统以及Hi5
VR动作捕捉手套,新人的身形可以在虚拟现实中重现,并且亲自为另一半戴上虚拟指环,完成他们本该实现的「神圣的联结」
而VR对于婚礼更为重要的意义,也凸显了出来。它并不只是在VR空间中造梦,寻梦那么简单,它还带来了存储与记录模式的变革。相对于传统婚礼中通过摄像、拍照进行的记录,VR婚礼可以将整个婚礼的全过程,甚至新人的走位记录下来。很多年之后,这对夫妻可以重新进入当年的虚拟会场中,重新感受当年结婚时的兴奋与喜悦。
在那场轰动一时的VR婚礼之后,Monika和Hugh的生活终于平静了下来。无论后来的人们为这场婚礼贴上怎样的标签,怎样用诸如「不道德」这样的语言去叙说,用Monika的话说,「我从未感到遗憾」。他们至今仍然是VR的传道者(evangelist),而Monika打造的虚拟现实博物馆,已在硅谷虚拟现实圈中小有名气。
而相信Martin,Elisa以及未来更多在VR空间中携手彼此,完成神圣联结的人们,也将从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