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2015-03-19 22:33阅读:452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X


熙通宝,元宝背上四钱,为宋光宗赵敦绍熙年间(1190-1194)铸造。绍熙折五大钱为试铸钱,传世有对读绍熙通宝背四大钱,旋读绍熙元宝背四大钱两种,均为青铜质。被誉为中华五十珍泉之一,甚为罕见。
据资料记载,近些年来安徽省凤阳地区出土的大量南宋钱币中,发现一枚“绍熙元宝”背“四”大钱,堪为南宋古钱中之珍品。
江苏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第310页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南宋绍熙元宝,宋光宗赵惇绍熙年间(11901194)铸。面文楷书旋读,有小平、折二记年钱,背文自元至五……”但未有折五型绍熙元宝图录。华光普1996年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176页中有绍熙元宝背四图录,并以文字说明:“折五型试铸币未正式行用,存世极罕,一级品,标价40000元。”又据史料记载:“宋光宗在位五年期间,由于宋金边境相对平安,无重大战事发生,国内经济状况较为平稳,钱币质量更是优于前朝。绍熙钱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又有铜、铁之分,通宝则见铁钱,背文纪监纪年,铜质者属铁母钱或试范钱……”以上资料显示这枚钱币的历史和来源及其收藏价值。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首先,品书读意。不难看出,本套钱文楷体书写,《宋史•食货志》载:“光宗绍熙二年,减蕲春,同安两监岁铸钱各十万贯……三年,减蕲州岁铸钱二十万缗。”南宋迁都杭州以后,由于朝廷****,经济萧条,导致币制紊乱,货币文化急剧衰退,致使钱币文字艺术少有生气。南宋钱币钱文早期应用篆体和宋书,至绍熙而停用篆体,以后大都使用宋体和楷体。钱背大都有纪年。其字书写端正,布局协调,横直竖立。从本品之书意和笔法风格品之,该钱文显示出大家的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绝非普通工匠所能为之。由此,亦可判定其书相开门,闾山立见。与其他四枚的书完全一致。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其次,观铸察相。可见本品钱体硕大,直径为35.5毫米,重15.8-16.5克之间,钱体厚重有加。以此径重来看,其亦可以曰试铸出炉钱,其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平整地章,字廓深竣而挺拔,穿口轮边修整十分干净。其中宽缘廓,线条莽壮。这一铸相形制特点也显示了宋钱那种一丝不勾的本色。因而,其铸相开门,毋容置疑矣.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第三,辩锈识浆。通过上述鉴赏,其书相铸相,皆彰显宋官炉钱之本质本色。而复察其锈色包浆,是否过关?展目看去,本品地道薄锈,其锈痂表面肉眼看薄,然在地章之上,覆盖锈痂锈皮,老道而紧实。笔划间,更可见叠嶂锈皮,紧缚其间,锈质纯真自然。再察包浆,脱锈之处,一眼可感,其熟老铜色,实为青铜质地。一言以蔽之,有识者,可立断其是典型的东北罐装窖藏之薄锈形态,千年锈痂,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锈门展目洞开矣。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绍熙通元宝背上四此类试铸钱,在宋钱中十分罕见,就目前各大路钱币出山以来,检索资料来看,十分难得一见,很是珍贵。故有人说,这枚钱币博物馆也只有一枚,你怎么可能有一对?因此看来无论你怎么怀疑或者不理解不相信,毕竟实物赫然在此,诸般特征明摆着,岂又是一个“假”字能轻易否得了的呢.
南宋珍罕《绍熙通宝/绍熙元宝背上四折五型铜钱一对》赏析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