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舞蹈队形
2012-11-22 22:22阅读:2,154
编群舞,个人的动作、姿态、熟练,皆如文章的词藻,运用得好可以增分,运用得差则减分,然而无关乎大局,只是细微末节之事。大局者,似文章的段落,段落条理分明,层次有序,词藻虽不华美,仍有平易朴实的好处,未必全盘皆输。所以舞蹈的舞蹈队形之编排,比细节动机的引发,更为重要,先定舞蹈队形,再想舞之推演,为编群舞应该的步骤。
X
况且,舞蹈队形,可以纯粹在形式上考虑,不必问有什么意义,如文章起始,自然可以先拟个起承转合顺序,不必先想好内容是些什么,所以更可以优先想好。当然,在编舞过程中,因为对舞蹈动作的安排,而修正先定的舞蹈队形,更改舞蹈队形的排列,未尝不可。只是这是编舞的权变,而不是常态的步骤。
舞蹈队形的型态,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适合在跳舞时,每一个人都跳得差不多的舞;因为每个舞者分别跳自己的,与其它舞者少有交集,我们不访称为「独立式」。另一种舞者间彼此有关系,要经常配合,共同组合队形,我们可称为「组合式」。这两种之中,又有各种变形,兹将常见的分述如下:
一、独立式:这种群舞队形,几乎从头到尾不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A.
一字排列形:每个舞者面对观众一字排开,各跳各的,没有主从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之分,这种队形,优点在人多壮声势,不过显然有些单调,是独立式的基本型。
人 人 人 人 人
B.
雁行式:中间的突出来,其它的依次退后些,如雁飞时的队形,舞蹈的动作也许仍相似,但是观众主观上认为中间突出的是主,其它是次,于是有了主次之分,只是这种主次之分,可以在舞蹈中轮换舞者,来消除其阶序;也可以变换成其它独立式舞队,使主次之分不明显。
人
人
人 人
人
C.
散点式:是一种平均分布的队形,然而其精神是在舞者每个人都同样重要,不分主次,所以前排不可以挡住后排,前排人数也多,所以也没有前排较重要的感觉。(许多街舞采这种方式)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D.
圆圈式:这是围着圈圈跳舞的方式,于现在多是镜框式舞台的情形下,已经很少见,然而民族舞蹈中,强调参与,而非给人欣赏的舞蹈,这却是非常多。
○
独立式的舞群,强调每一个成员的平等性,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让人注目,在欣赏这样的舞蹈时,每一个舞者都可以被视为主角,也同时可以被视为舞群中的一员,这样看似矛盾的说法,实在是因为每个人都重要,又每个人都与别人一样的现象造成的。
编这样舞队时的变化法,常见的有:
1. 动作轮流:虽然动作一样,但是时间不同,例如火焰之舞有一段一字排开轮流动作的安排。
2. 交换位置:是指舞者在舞蹈中互换位置,但是舞蹈队形基本不变,这种小插曲,可以多些变化,增加趣味性。
3.
A、B、C三种队形穿插变化:舞蹈是时间艺术,可以在其中变换舞队的形式,这三种舞蹈队形性质近似,常有变换的情形。变成D的或许有,但是比较少见。
4. 还有一种轮流突出个人的,例如街舞有时会出现其它舞者皆退后,拍着手打拍子,一个人上前独秀舞技的情形。
5. 至于可不可以与组合式交互运用,变化更多的舞蹈队形呢?当然可以。
补充说明的小插曲
关于友人提供意见,说「独立式」舞蹈队形其实是没个性的,因为每个人跳的几乎和别人一致,对于这个意见,我的说法是:这样的分类是强调每一个舞者并不配合别人做出动作,就这个现象言,说是独立式并没有不对。至于每个舞者的个性是否被强调,那就要看角度而定了,其实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突出,所以每个人都与别人无异了。」您说平等是「尊重个性」还是「单向度的人」呢?我认为是前者,所以称此为独立式啊!
补充说明的小插曲2
近日下载《藏秘香格里拉》,欣赏赞叹之余,认为这正是独立式舞蹈的极佳表现,有基本形,也有变化,而队形的精神万变不离其宗,是强调平等,及个人独立表现的,建议各位下载欣赏啰!
二、组合式
对舞蹈队形的性质描述,开始是静态的,以了解各种队形的性质,然后是动态的,以了解各种队形在编舞中的应用。
组合式的舞蹈队形,依其表现的舞蹈性质,可区分为协调的和对比的两种。至于两者在同一舞蹈作品中轮换运用,未尝不可,但是这是对舞蹈队形的灵活应用,属于动态,不是队形自己的特性,在此暂不讨论。
「协调的」和「对比的」两个概念,常用于绘画艺术,然而却是所有艺术都存在的。
协调的是指艺术内容包含的各元素,彼此差异不大,所以给人统一、和谐的感觉,这让观者心情平顺,少有激动。相关的美的形式原则有单纯、对称、平衡、统一、调和、渐层…等。引发的感情是「优雅美」。
对比的是指艺术内容包含的各元素,彼此差异很大,给人彼此冲突、矛盾的感觉,这让观者心情激动,引起激烈的感情。相关的美的形式原则有大小、高低、色彩对比、聚散、疏密…等。引发的感情是「崇高美」。
对舞蹈队形的形式描述,最重要的角度,一是平面图,以了解队形全貌;一是侧面图,以了解在观众眼前的样子。
a.讲平面图时,绘画对基本元素的分析,显然可引为舞蹈所用,那就是尽管造型千万千,皆可归为点、线、面。就舞蹈队形而言,也不外点线面的组合,这构成队形的基本元素,彼此性质差异大,无论是协调或对比,都要以此为构思基础。
舞蹈的点,即是组合式舞蹈中相对的少数,比方有一队五十人,一个人在前面穿梭舞蹈,这单独的人便是点。点在舞蹈中,往往也是「亮点」,最引人注目,常是领舞者,与面与线的队伍形成对比。
舞蹈的线是线形的排列,直线、弧形、S形、折曲形…皆是,而同中有异,可以有不同的表情。
舞蹈的面,是多人聚集的状态,有整齐排列,也有较为参差的,又有不同的队形,如圆形、方形、长方、几何的、有机的…千变万化。
b.讲侧面图时,可注意通常镜框式舞台,面对观众的只有一面,可依照距离远近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几个舞群分别置于不同位置,能造成丰富的空间感。
在编舞时,协调的组合式舞蹈常只运用单一的队形基本元素,这不是说整个舞作只有一个队形,而是说在每个段落,只有单一的线或面(只有点的难以想象)在队形上平面图与独立式很像,而侧面图则显示极大的不同。差别只在协调的组合式舞蹈中,每一个人做不同的动作,共同营造舞蹈形象。在侧面图,协调的舞蹈由于只有一队,空间感较弱,这种舞蹈的形象,被人视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接受,非常调和、优雅。极有名的《千手观音》可以作为代表。
对比的组合式舞蹈,将舞者分成几组,以点或线、或面的方式出现,在视觉上因为性质差异,而造成变化,这并没有陈规,最多只能指出常见的方式,作为参考,理论和实际上,我们都该承认群舞的队形变化是无穷尽的。虽然如此,我们看些例子吧!
(一)领舞者中心:这类型的亮点完全在领舞者,其它人都仅像众星拱月,是最为陪衬的,此时领舞者通常居中,其它人则两旁对称,或是群聚,或是线形排列,领舞者舞蹈动作叫繁复,其它人较简单,对比的关系主要就是领舞者与舞群的对比。
(二)
领舞者与舞群互动频繁:这类型的领舞者,在一舞段中突显出来,在另一舞段中又混入舞群中,只是排在舞蹈队形的中间或前面,较醒目的位置。这类型队形变化通常很多,领舞者与舞群密切搭配,经常组成完整的舞蹈造型,比方说,一个在舞台上构图完美的画面,或者,一个首尾互应,连续不绝的舞群运动。
(三)以舞群为主:这类型的领舞者并不明显,在舞蹈中的队形,全然以舞群的变化为主,又或者领舞者看起来不只一个,有几个舞者的角色特别吃重,形成多元中心的现象。
以上是从领舞者与舞群的关系来分的,自然也是编舞者必须考量的,特别是领舞者,因为他是群舞的亮点,所以他的位置必须显著,如果把亮点转移到舞群,可以排程特殊造型,也可以有小队和大队的对比,总之,疏与密、少与多、简单与繁复的对比关系,是不可少的,那才能使舞蹈生动有趣,不会流于呆板。也就是舞蹈队形要做到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结构,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不断变化、流动的舞蹈路线或队形)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在群舞来说,运动线即是舞蹈队伍的运动方式,画面造型则是指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组合方式,包括动态与静态的。
由于舞蹈的动态性质,以及在通常的情形下,舞者不可能忽然地出现和消失,所以在舞蹈构图上,必须记得队形和队形的重组必须自然,也就是要有流畅感。不当的编舞会忽视这点,于是有舞者忽然快速移动到另一队形,即使之间的过程短暂,那迁强与不自然,会让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除非有布景或道具遮蔽,否则队形之间的过渡,便不能不以同样的关注来从事。
舞蹈队形的变化和独舞时动作的变化一样,原则上要依据舞蹈的韵律,那种韵律来自舞蹈本身,不过,通常有舞蹈配乐作辅助。主要的舞蹈队形和转变的过渡时期,舞蹈动作都要符合舞蹈的韵律,如此才有流畅感。
依据队形变化的性质与规模,可分为三种方式:
1.
同时运动:这是指舞台上所有舞者都同时运动,在这运动中变化队形。不过,运动时的舞蹈动作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分几组,分别有不同的舞蹈动作。
2. 渐次运动:这是采连续轮流的方式,舞者一个个或一小组一小组连续运动,从这一队形变化到另一队形。
3.
部分运动:当队形不需要作全面的改变时,采取部分运动法,这时要改变位置的舞者,以较醒目的方式动作,并且改变队形,而其它不要改变位置的,则停止不动,或者只做简单的动作,就像舞台背景一般,用来衬托在运动的舞者。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