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南阳有座“府财神庙”

2024-05-23 18:26阅读:
原文作者:南阳翟哥

南阳有座“府财神庙”
文化名城南阳市市区除了卧龙岗的武侯祠、东城的医圣祠、老城的南阳府衙之外,还有一座“府财神庙”——商圣祖庙。

[转载]南阳有座“府财神庙” 南阳府财神庙位于南阳市民主街西端、南阳府衙西侧,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进仿古院落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戏楼)、钟鼓楼、回廊、泉池(放生池)、大拜殿(范公祠)、后殿(关帝殿)、厢房、配殿等。
走进民主街,灰砖灰瓦的照壁临街而立,三幅砖雕“鱼戏莲花图”古朴典雅,“府财神庙”四个黄色大字格外醒目;绕过照壁,是一方宽阔的广场,广场中央一尊慈目善眉的汉白玉雕塑,底座上书:商圣范蠡”;其后古色古香的山门上悬“府财神庙”匾额,山门左右有威武的哼哈二将及石狮。两侧的石碑为清同治年间“重修府财神庙碑记”及其补充的“提名碑”,分别记述了南阳府财神庙的位置、历代修建情况,及时任知府、知县等官员和商贾、富户、匠师的捐资建庙名单。


[转载]南阳有座“府财神庙”
步入庙内,坐南朝北的古戏楼俨然端坐的贵夫人,在娓娓讲述着“如戏人生”。戏楼西侧配以四角双层鼓楼,内置一米五的平安大鼓。戏楼东侧配以四角双层钟楼,内悬高两米三八、重三吨有余的财运大钟。撞钟可“钟响福至”,击鼓则“鼓演人龙”;而坐北朝南的就是大拜殿(范公祠)了,殿前有“泉池(放生池)”,镶嵌在泉壁上的四只金蝉口吐清泉,池内金鱼欢游不止。泉池四周各样盆景奇趣惹人,盆景之外回廊曲折幽古;回廊正门有“财神祖庭”巨匾高悬,右碑为“陶朱公经商十八法”;左碑为“陶朱公经商十二则”;大拜殿正门上方高悬“商圣祖庙”巨匾,门之左右是“避君隐陶称朱公流芳百世,聚财万贯济黎民功著千秋”木牌楹联。殿内端坐高大的蠡塑像,塑像庄严肃穆,财气十足;大拜殿所在的前院东西各有五间两层楼阁,上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研究室”、“南阳市龙吟乐坊”、“南阳文化遗产展示厅”、“范蠡生平展厅”等,下为名家玉器古玩展销店;后院后殿是关公祠,上方有“灵威庇佑”及“锄奸剪佞一生忠义扶汉室,赐福增寿千秋盛德督财源”匾额、楹联;殿内供奉武财神关羽像,还有清代文物周仓、关平造像;后殿西侧为“娘娘殿”,东侧是“月老殿”。殿前西厢房是“五路财神殿”,东厢房是“三星殿”。整组建筑布局极尽巧思,给人以形象、古朴、庄严、典雅之感。
南阳府财神庙历史久远,1400多年前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其即有记载,时称范少伯庙、范大夫祠。清乾隆42年(1777年),南阳首任知府庄钧出宫资大修,并上折凑庙名前特加“府”字,以示官办和对祖庙的崇敬;清同治、光绪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今的诸多建筑,是由南阳府衙博物馆提供场地、郑州嘉嘉富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在南阳府财神庙原址上建设而成,由芮振坤馆长经营管理。诸位:上述是否明了?南阳府财神庙是全国惟一的“府(官办)财神庙”,是中国古代行政级别最高的财神庙。由于其处于范蠡家乡,被各地行商尊奉为“财神祖庭”、商圣祖庙。

中华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文财神、武财神、准财神等,赵公明(道教神明)被公认为华夏第一正财神,关公关羽因讲信用、重义气被商家视为武财神,准财神有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明朝商人沈万三等。而盆地南阳及浙商供奉的则是文财神范蠡。
[转载]南阳有座“府财神庙”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人。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而与楚宛令文种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之后,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及“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硬道理,便携西施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最终成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范蠡一生可用“三聚三散”概括: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使越国复兴。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抿嘴一笑,摇摇头乘桴浮海而去。这可谓“一聚一散”;范蠡到了齐国,更名鸱夷子皮(酒囊),耕于海畔,没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此可谓“二聚二散”。行至陶(山东定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便留在此地改名陶朱公,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不久,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她不忍舍弃钱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这应为“三聚三散”。

范蠡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智慧堪称一座宝库:在越国时,范蠡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为“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以及由国家对物资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等。范蠡曾向勾践进言:“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经过多年经营,越国纺织业、冶铸业、造船业、养殖业、采伐业、盐业等发展迅速,颇具规模。为了使“农末”俱兴,范蠡还制定了关于粮食的价格政策。他认为:“粜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就是说,粮价过低则伤农,过高则损害商业,因此,应利用国家力量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使农业和商业都能良性发展。
范蠡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后,也在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理论。首先是薄利多销,规模经营。据太史公《史记》记载,他在陶地经商,是“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利润率仅百分之十左右,但让他赢得了顾客,加速了资金周转,达到了发家致富的目的。其次“务完物(注重商品质量),无息币(注重资金周转)”、“货无留,无敢居贵”、“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夏则资皮,冬则资葛,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等观点和主张,历来为商贾大家所尊崇。
相传范蠡是秤的发明者,他根据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发明了十三两秤。后来发现有人故意缺斤短两,就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由此可见,范蠡当是诚信经商的楷模!

立于“南阳府财神庙”商圣塑像前思绪万千:上下五千年,历史上上晓天文、下识地理的贤臣能人很多,譬如孙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 ......然真正做到善始善终的只有范蠡一人。兴一国,灭一国,号称“兵圣”的孙武和人称“智圣”的诸葛亮都没做到,他们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唯有范蠡做到了以弱胜强、灭吴兴越,还做到“功成身退”。人们皆言“功成身退”,但真正能“身退”的却没有几个。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刘伯温知“退”之时为时已晚,落得个吞金而亡。唯有范蠡官至相国,爵至上大夫,激流勇退,“悄然而去”。我为圣人
的“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而深深折服!
古人云:“人之患,束带立于朝。道不行,弗如乘桴浮于海”,诗仙曰:“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而宋.王十朋说:“久与君王共苦辛,功成身退步逡巡。五湖渺渺烟波阔,谁是扁舟第二人?”或许有更深的道理!

农行南阳分行 翟传海
0377--63323885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一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