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些的时候就听过这本书的书名,但仅仅是书名,让我误以为是关于民族间的爱恨情仇之类,这类的作品让我觉得很沉重,甚至会产生内心的一种无力感。朋友买重了,顺手送给了我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还好,我没有因自己的浅薄而错过。至此,我才知道原来迟子建是个女作家,原来这本书的语言是那么自然到位,如同天就是湛蓝的、水就是清澈的,文字就是这样用的。
鄂温克族,祖先从传说中的拉穆湖走出来,又从贝加尔湖下游的雅库特州勒拿河迁徙到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大兴安岭原始丛林中最后的游猎民族。他们与驯鹿为伴,与山林同生。他们住的希楞柱抬头便可看到日月星辰,用永不熄灭的火种驱散寒冷和黑暗;他们崇敬“玛鲁”神,用身着神衣头戴神帽腰挂神鼓手执鼓槌的萨满跳神来祛病祈福;他们为了生存,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最后又以风葬的方式回归自然。
全书以女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九十岁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族人的恩怨情仇,以及在现代文明挤压下求成存的境遇。书中有写不尽的爱与温暖,有期盼的生和苍凉的死。我翻开书,像是展开了一副绚烂又神秘的油彩画,又随着阅读,眼前画面逐渐模糊消色,最后只剩下画布一角那梅花般的驯鹿足迹表明谁曾是这幅画中的主人公。
越来越繁华和文明的现代社会,让鄂温克族成了这个时代的边缘人。但作为出生就在城镇的普通人,我们也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得不顺势而为:努力学好书本知识、提高生存能力、提高交际能力、争取更大更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