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虞美人》预习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4-05-12 19:48阅读:47
《虞美人》课前预习材料
1.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时年四十二,死后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同年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长于书法、绘画。又通晓音律,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大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沈谦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纳兰性德评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
神秀也
2. 背景介绍:
情感纠葛:25岁被立为太子并于同年在金陵(南京)即南唐帝位,同年立娥皇为皇后,史称“大周后”,两人情投意合,有共同的文学、音乐爱好。28岁时,大周后病逝,李煜如丧考妣,并为她亲写诔文。32岁时娶“小周后”(大周后的妹妹),39岁时,南唐政权灭亡,与小周后一起北上汴梁(开封)过起了亡国奴的日子。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常被宋太宗(赵光义)强留宫中。小周后痛苦不堪,李煜也敢怒不敢言。42岁去世,小周后于同年死。
绝命词:李煜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得到的却是宋的步步威逼。公元975年,宋围金陵,李煜出降,北上开封,被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过起了“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42岁的李煜在生日当天(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事被宋太宗得知,以为他心念故国,心存复辟。故赐牵机药酒鸩杀李煜,这首词便成为了他的绝命词。(这是史传中比较流行的说法)
3. “虞美人”词牌介绍: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传说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长安一中 语文组 李林
l 设计依据及思路:
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选读》,学生已经自学过了,但对情感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我觉得仍然可以讲出很多新的东西来,这是我选择这首词的依据。课前给学生发了预习资料,包括作者、背景、词牌等相关知识。结合这些知识,弄清楚李煜“愁”的原因是相对容易的;但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愁”的则比较难把握了。所以,首先很快找出愁的原因,然后大家一起合作来弄清楚这首诗如何表现愁,主要从诗歌意象、艺术手法来着手。拓展部分再结合一些诗句让大家来了解比喻在诗歌中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练习部分则设计成语言文字应用类题目,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手法来写自己的情绪。
l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预习工作,来了解作者发愁的原因。
2. 通过课堂探讨交流,弄清楚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愁的。
3. 通过课堂拓展和课下练习,掌握化抽象为具体的艺术手法。
l 重难点:
课堂探讨交流,弄清楚这首诗如何表现愁。
l 教学方式:
以老师为主导,启发学生来思考。组织课堂小组探讨交流把握艺术手法和情感。在充分体会了诗歌情感之后,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诵读。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
l 课时:1课时
l 教学过程:
导入:
检查预习(预习内容:作者、背景、词牌简介)
(以提问形式进行,通过提问让大家记住对理解文章作用很大的几个信息点)
一. 初读与思考:
学生诵读(这个地方诵读不作为重点)
老师提问:首先让大家先抓住整首词当中的这个“愁”字,这是理解整首词的关键所在。然后接着提问:这首词里表达了李煜哪些愁?
回答提示:结合预习材料,只要答得合理即可。老师根据课堂生成做简单概括并板书。
二、品读与交流:
再次诵读(学生已经弄清楚了愁的原因,诵读时试着把愁表现出来)
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愁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这么一首小词,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深深的哀愁的?请看下面的思考题目。
小组探讨交流:(学生分8个小组,每两组完成1组思考题目,5分钟)
设计的思路:题目设计比较细碎,主要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通过分析这首词里面的重要意象和艺术手法来实现。在学生交流过程当中,老师随时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
1. 作者为何感慨“春花秋月”没有尽头?
他在向谁发问?
作者大概想起了怎样的往事?(学生自己联想)
2. 请分析“小楼”意象。(幽禁之地)
“明月”传达出怎样的情感。(思念,同时说明难眠)
联想并描述小楼里的生活。(阶下囚的生活)
3.“雕栏玉砌描绘了怎样的景?(想起往日宫廷生活;虚写)
朱颜指的是什么?(很多种理解)
这两句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借代、对比、虚实)
4.“指的谁?(自己)
请问最后两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答案评价:答案不求统一,合理即可。老师对明显偏颇的答案进行调整,对欠缺的地方进行补充。注重课堂的合作与生成。
三、美读与拓展:
两位同学诵读(师生评价)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这种用法在诗词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再看几句诗词。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以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为主。
四、练习:
写一句话,主题自选(欢乐、惆怅、忧伤……)用比喻修辞,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把练习作为课堂一个伸缩环节,万一前面环节进行过快,则把这个课外练习移入课堂)
播放歌曲《虞美人》。


l 教学反思:
第一个问题“本词表达了李煜的哪些愁”进行得很顺利,学生说得很好。第二个大问题“如何表现愁”,下面设计了若干小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发挥得不错,回答的积极性很强。但是某些小问题,学生的思维太发散,比如从“朱颜”想到了宋太宗给李煜赐了一些年老的宫女等。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有些小问题我也没有展开,甚至没有做到细致地评价。这个环节用了很多时间。这时就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到底要保全课堂的完整性,还是跟着学生走哪算哪。由于考虑到是赛教课,我就有意识地加快了课堂节奏,结果按我预想地上完了。而且重难点在课堂上也挺突出的,但总感觉重难点部分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说明我对学情把握的还不够准,以后还是要多了解学生,课堂上更加注重生成,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