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2014-01-23 08:00阅读:2,109
西便门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向北的复兴门南大街二环)与东西向的宣武门西大街交汇的立交桥。其中宣武门西大街在桥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二环,另一部分连接莲花池东路,两部分向西均到达天宁寺桥。桥呈近似三角形,中心处有未曾拆除的北京内城遗址。西便门桥以原来位于桥西北的西便门命名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X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墙遗迹,复建的“八瞪眼”碉楼。
西便门桥旁的明北京城墙遗迹,位于西便门桥东侧,驾车行驶于二环路上就可以看到城墙。但这里不是西便门的遗迹,而是北京内城西墙的南段,仅剩的一百多米长的城墙。西便门是北京外城的城门,城门
楼、箭楼、角楼已无存,位置在如今的西便门桥西北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七门之一。外城七门是指: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和永定门。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重建的登城口。
西便门位于外城西北角。城楼通高10.5米,其他形制、尺寸与东便门相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较为频繁,北京日渐富庶,内城外的居民日渐增多,因此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在当时的形势下,当然,直到现在的形势下,统治者最强烈的愿望都是安宁,安宁压倒一切。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一个专制力量,在建立政权、夺取政权时,都希望天下大乱,浑水摸鱼,由大乱变成大治。当这个专制力量成为统治者后,就希望稳定压倒一切。专制下的稳定,靠专制。民主制度下的稳定,靠民主。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当年修城时,因低估了建筑规模,受财力限制,仅修建了南郊一段,外城城墙东西两端与内城城墙相连接处附近修有两座朝北向的城门,分别就是东便门和西便门。初建规模很小,嘉靖四十三年扩建城楼、增修半圆形瓮城。清代在瓮城之上修筑了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于1952年拆除。到1966年修建环线地铁,北京内城大部分城墙都因为修建地铁而被拆除。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登城口处,玻璃罩起的一段老城墙。
1988年北京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内城西南角楼遗址北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与外城相接处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碉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和东便门附近的明城墙遗址不同的是,在西便门附近的明城墙遗址修复过程中没有收集旧城砖,而是使用13万块新城砖修复城楼,所以西便门遗址看起来远比东便门遗址整齐的多。
外表的焕然一新,不符合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缺乏历史的沧桑与凝重。修缮后的城墙为名副其实的假古董。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1988年整修城墙,在与外城相接的内城墩台上复建“八瞪眼”碉楼。不过这座坐东朝西的“新楼”,与历史上坐南朝北的“西便门”不符,也与“八瞪眼”碉楼规制不符。碉楼是与内城城墙的敌台相接的,碉楼应建于外城城墙之上,并非筑于内城敌台之上。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附近的这段城墙遗迹之所以能够被保存下来,是因为被地铁施工单位用作堆放建筑材料的货场,围了起来而未被全部拆除。同时是由于地铁环线在转角处的线路需要一定弧度,而内城城墙的转角处则是直角,这段城墙并没有妨碍地铁的修建,而得以幸存。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北京原内城墙总长度23.6公里,平均高11.8米;外城城墙总长度28公里,高度约为6~10米。在内外城衔接处建有碉楼,碉楼建在外城城墙之上,紧靠内城城墙的墩台,碉楼的通高在10米左右,正面有两排四孔箭窗。其底层箭窗高于内城城墙水平面之上约1米。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等建筑学家主张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他们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主张尽可能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她的传统风格。梁思成还专门写了《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建议把北京城的城墙、城楼、护城河都尽可能地保存下来,一方面她们代表着古老北京的传统特征,构成了北京特有的体形环境与城市空间轮廓;另方面又可以加以改造,古为今用,为新社会服务。护城河加以疏浚可以调剂城市气候;城楼可以改为文化馆、展览厅供群众活动;城墙上加以绿化布置可以成为群众休息娱乐的大环城公园,梁思成还为此专门画了设想图。遗憾的是这些建议当时都没有被采纳,北京的城墙、城楼被拆毁了,城内的牌楼被拆除了,梁思成为此痛心疾首,四处奔走呼号。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中央音乐学院在古城墙东面,那地界原来是醇亲王府南府,光绪皇帝出生地。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真正的古董——保留下来的原夯土墙心、城砖以及墙基,缺乏必要的保护与说明。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复建的“八瞪眼”碉楼。
但愿百年后,如今的新古董也成老古董。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西便门角楼和八瞪眼碉楼,可以清楚看出碉楼的位置和朝向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西便门八瞪眼碉楼,于1952年拆除。
“八瞪眼”碉楼这个名字源于碉楼正面有两排四孔箭窗,俗称“八瞪眼”。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创造新古董,莫忘老古董;多少新古董,变成老古董。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看修复的城墙,感悟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前瞻,颇为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内战中,傅作义将军为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为使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而放下武器,投向“光明”。痛惜啊,北京古城,还有那些许许多多,现在只留在历史记载和影像中的古城,最终没有被毁灭于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没有被毁灭于内战的烽火硝烟之中,却因一代执政集体方向弱视,外行领导内行,折腾国家和民众,被拆了个支离破碎。再怎么伟大英明的领袖、再怎么光荣正确的政党,如果权力不受法治制约,行为为所欲为,彼时的人民大救星,就是此时的人民大灾星。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真正的古董——保留下来的原夯土墙心、城砖以及墙基。
能欣赏到遗存的文明,和遗存的文明一样,是幸运的。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我们国家有多少留存的古迹,是因为当年人们无意识的不为,而非有意识的不能为,而得以幸存。也有不少古迹,因当年人们非有意识的不能为,而幸存下来。如平遥古城,在当年的拆城时代,因当地无钱拆除,而幸运的保留到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古迹,如果留存到今日,本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却在改天换地的“壮举”中被化为历史的尘埃。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与东便门,是北京修建较晚的两个城门,起名时叫“偏门”。后来叫乱了,成了“便门”。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西便门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西便门外大街交会处及西便门东街与广安门北滨河路附近。北属原西城区辖界,南属原宣武区辖界。现西城区和宣武区两区合并为西城区,国家级统一遥遥无期,在管辖的地界来个县区级范围的一统(筒),杠,和。
西便门桥旁,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城墙北残端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9月25日,部分介绍文字汇编自网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