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2014-09-27 08:00阅读:2,367
西交民巷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东、西交民巷原合称江米巷,北京最长的胡同,与长安街平行。西交民巷,原称西江米巷,是北京自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在清末民初时期,在东、西交民巷这条街上曾开设过数十家银行。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X

大陆银行旧址在西交民巷东口,靠近天安门广场。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行设在天津,后于1942年迁至上海。1922年,大陆银行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行,后又组成“四行准备库”和“四行储蓄会”,成为“北四行”成员之一。1949年后,大陆银行先后通过北五行(北四行及由北四行联营机构改组的联合银行)的“联营联管”和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于1952年关闭。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此处为大陆银行北京分行,始建于1924年。由贝寿同设计,仿英国银行建筑,地上5层,地下1层。立面为西方古典式,基座用大块花岗岩砌筑,上层檐口挑出。入口大门作重点装饰,三层拱门内镶嵌券柱,两侧作科林斯壁柱。楼顶设有钟楼,钟楼顶上是圆形的子母钟。钟楼上为拱顶,比例适度。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大陆银行整座大楼外观非常壮观宏伟,是中国建筑师设计西方古典建筑水平较高的一座。现为中国银行总行使用。大陆银行对面原为金城银行旧址,已无存。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保商银行旧址,在大陆银行旧址西面。北洋保商银行创办于1910年,原是为了清理天津商人积欠洋商款项,维持天津华洋商务而设,所以名为“保商”。1919年,该银行设立时的全部目标均实现。1920年,该银行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在西交民巷重建了新楼。1937年七七事变后停业。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位于西交民巷17号的北洋保商银行大楼,地上三层,立面采用花岗石作希腊柱廊,檐口突出。1938年2月,日本控制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该楼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曾在华北地区流通的货币“准备票”便由该银行发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从石家庄迁到北平,行长和综合处室在大清户部银行旧址办公,各专业部门则在北洋保商银行旧址办公。1979年中国银行自中国人民银行分立,总部设在西交民巷17号。此楼现为中国钱币博物馆。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民国时期中央银行旧址。1928年民国政府建立中央银行,1931年中央银行在西交民巷30号设立北平办事处。中央银行大楼为自南而北的长形二层楼,入口做半圆外廊,檐外做女儿墙。门楣上依稀留有原来的鹰形标志。楼里四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块的大理石,一派富丽堂皇。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民国时期中央银行旧址。
西交民巷27号上原有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旧址大清银行旧址,已无存。1905年建立的户部银行,后更名为大清银行。该行设在西交民巷靠西段,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民国的中国银行在此楼继续营业。从户部银行总行、到中国银行总行、到中国银行北平分行,都先后在这座大楼办公,如加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农业银行总行在此办公,这座大楼经过清代、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达76年之久,这座大楼可谓历史悠久了。如今,在当年的户部—大清银行旧址西交民巷27号院,只有门口的两座门柱下部,还残存着清代遗留的雕花石墩。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民国时期中央银行旧址。
1981年中国农业银行从西交民巷27号搬离后,将这座建于1882年的大清银行旧址拆除,建成农行宿舍,现在部分人民银行总行干部还居住在西交民巷27号院宿舍楼这座100年的经典的银行建筑,没有毁于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者手中、没有毁于军阀混战和国共内战,而是毁于执政当权者的一己私利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位于西交民巷50号,建于1922年,现为中国记者协会办公楼,北京市市级保护文物。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在此楼拍摄该建筑地下1层,地上2层,建筑面积约750平米。从建筑风格与建造年代来看,该建筑属于优秀民国建筑,正立面为欧洲古典风格。其中正(北)立面为文物价值重点保护部位。立面用花岗石装饰,大门入口作柱廊,保存完好。由于该办公楼地处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的施工区域内,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该办公楼向西平移约为50m,并顺时针旋转3度。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中国农工银行原为1918年北洋政府财政部在大兴、宛平县设立的大宛农工银行。1927年大宛农工银行改名为中国农工银行,并在北平设立分行。中国农工银行以“融通资财,辅助农工业”为宗旨,营业上以接济农工为要,兼营普通银行业务,是一家官商合办的地方银行。1950年2月分行停业清理。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中华汇业银行北京分行旧址,位于西交民巷56号,在中国农工银行旧址西面。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中华汇业银行是中国和日本两国合股开办的银行,成立于1918年2月1日。其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系商办,总行设于北京。1924年3月,中华汇业银行天津分行成立并开业。1927年12月,中华汇业银行总行迁至天津。1928年,中华汇业银行陷入困境,资金周转不灵,几个月内先后发生三次挤兑风潮,经中国银行援助才暂渡难关。到是年11月,平、津、奉、沪等地又刮起提存挤兑风潮,该行已无法应付。l2月10日,该行对外宣布暂行休业1个月,实际上就此倒闭。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中华汇业银行北京分行旧址。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与人民大会堂西路交叉路口。路口东南角(照片右侧)是中华汇业银行北京分行旧址。
清末民初时,当时的金融街就在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及其附近地带。辛亥革命以来,这一带的银行已形成相当规模。在西交民巷汇聚有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北洋保商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中国石化银行、国华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工银行、福顺德钱庄、平安保险公司,等等。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与人民大会堂西路交叉路口。
早年在西交民巷内还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銮仪卫等衙门。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西段的一幢二层西洋楼。楼们上隐约可见文革时期留下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墨迹。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西段的一幢四合院门楼。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87号、北新华街112号四合院,位于西交民巷与北新华街的交口处,建于1915年。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该四合院原为双合盛啤酒厂资本家张廷阁的住宅。宅院十分宽阔,分为两个院,东院为住宅,西院为花园。东院为广亮大门,进门即为影壁,影壁旁是用太湖石叠成的内院门,门上的一块太湖石刻有乾隆帝御笔诗一首。假山后面是三进院落的内院。东院与西院的花园之间有廊亭连通。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该四合院西院花园内叠石为山,景致很美。西院的太湖石假山上有乾隆帝题写的“普香界”,嘉庆帝题写的“护松扇”、“翠潋”等石匾。上述清朝皇帝的题字以及太湖石、石刻和石雕是圆明园散失的遗物,后被张廷阁收集放置在该住宅内。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西口
1928年6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赶走了盘踞在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并取消了北京作为北洋军阀政府首都的地位,将北京降格为“北平特别市”。此后北洋政府各部纷纷迁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并,史称“政府南迁”。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也迁至南京。中国的金融中心转移到了上海。自此,西交民巷的银行街渐趋冷落。但即便如此,至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西交民巷仍存在银行15家,钱庄2个。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西交民巷西口与北新华街交叉口,路口东北角,民国时期商铺遗迹。商铺门已封闭。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三盛记”,民国时期商铺遗迹。北新华街110号。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干鲜果局”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北新华街甲112号,民国建筑院落。这里是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出版社旧址,出版了《俄华辞典》等工具书,后并入时代出版社,再后并入商务印书馆。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北新华街甲112号,整修过的民国二层建筑。
摄于2013年10月26日。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