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南怀瑾:不用打坐就可以入禅定的方法

2014-10-10 11:33阅读:3
宇宙万物皆是一个太极,每个太极由正负粒子和中微子(灵魂)构成,正负粒子就是太极图的阴阳鱼,实际上真正的太极图中间还一个小圆,含一半正粒子,一半负粒子,就是那个微中子!中微子因为正负电荷中和,不显电性,所以普通仪器是测不出来的!所以灵魂(中微子)不能被普通仪器测出!)
宇宙万物有磁场,皆能发出磁场,发出好的磁场就能入好的定境,使己身和他人受益,反之,坏的磁场则破坏自身及他人的正负粒子及中微子构成!
天使、上帝、真主、天仙、大罗金仙、菩萨、佛等等,都是生前以不同法门修行,再异曲同工,修成金刚禅定!待肉身灭后,使中微子(灵魂)不散!再以道德金光高能量(WU)做为燃料推进,以光速或超光速,穿越时空隧道,前往宇宙不同高纬度时空境界!金刚禅定和道德金光高能量(WU)和层次级别决定飞越的时空境界层次之高低!或乘愿返回人类时空,普渡众生!)
一、不用打坐就可以入禅定的方法——南师开示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入禅定境)

善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自己起恐惧感、痛苦感。那么,这个善恶的行为在心理上的差别影响,心理的状况又影响了自己的生理,有这样的严重性。因此,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智慧便逐渐发起来了。(行菩萨道)

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开展,(发菩提心)甚至立刻就变。这就说明了一种唯心的功能,在善恶差别的作为上,它的作用是有这样大。这个力量只能拿物理的道理作比方,而没有办法用物理学的方法去作说明。因为心的道理的微妙,不是观察物性那类方法所能界定的。这可由你自己去测验看,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那一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特别痛快。因此如果这样累积善行下去,那个自性的光明,你不要打坐,不要盘腿,都出来了。(行菩萨道,入禅定境)
顺序: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入禅定境
不用打坐就可入禅定成佛的方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入禅定境
细说发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的智慧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它具有两种特征:
  第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
  如果我们所发的心,只是要去利他,而不为了求成佛,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如果但求成佛,不为了利他,那么只能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应该是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第一: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即身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按照发心的次第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类: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合而为一又称之为世俗菩提心,这样也就是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菩提心,一种是胜义菩提心。
  愿菩提心就是要首先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愿为百业之先,具有伟大的抱负、深宏的誓愿,这是修菩萨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比如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四宏誓愿是真正的从我们的心里发出来的,就是愿菩提心的开始。有了愿菩提心,又付出行动,就可以提高为行菩提心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只有把愿心付诸于行动,提高成行菩提心,菩提心这个誓愿,就会深深地深入到我们的深层意识(阿赖耶识)当中去了,此时我们所发的愿心、所持的戒行、所行的修持,就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到了行菩提心这一步,世俗菩提心就完整地发出来了,所以寂天菩萨他这样赞叹:
  及自彼时起,纵眠成放逸。
  福德相继生,量多等虚空。
  如果成就了世俗菩提心,即使在睡觉或者是有点放逸,那么,你的福德都还是继续在相继生长的,其功德等量多得像虚空一样。
  胜义菩提心,是慈悲和空性的真正统一,此心一发,就已经悟入到“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是我们习修的一个境界。转识成智,证得真如实相,这种境界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没办法用语言描述,忍什么,忍就是忍证得空性,证得空性的时候要忍,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无上智慧,不生不死、涅槃寂静。也就是说真正证得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界同一体性没有分别、没有二元”的境界,当然不是说空,真的没有,而是在证得了真如实相下的“空性”,这就是胜义菩提心。
  以上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于发愿;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三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菩提心的产生,哪怕是火花那样一点点,就已经具足了无量的功德,所以,在佛经中他赞叹初发心的菩萨为“众生的上首”,可见发菩提心对学佛人的重要了。
  第三节、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种发法,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种叫做国王式发心的方法;一种叫做船夫式的阐发的方法;一种叫做牧羊人式的发心的方法。
  国王式的发心就是我们在发心的时候,首先发誓自己先要成就,再回来带领众生成就,如国王一般,再带领众生走出苦海;
  船夫式的发心就是让众生和你一起成就,都上了这条解脱之船,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共同驶向涅槃的彼岸;
  牧羊人式的发心,就像牧羊人一般,把羊圈一打开,先把羊都轰出去,最后牧羊人才走,也就是说,发心的时候,愿众生都成就了,自己最后才成就。地藏王菩萨就是牧羊人式的发心。
  这是三种发心,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菩提心阐发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大愿,使用适合的方法来发心。
  如何发起菩提心呢?
  第一步:忏悔罪业。
  在一个充满烦恼和罪业的心中是发不起菩提心的,这就好比是一个瓶子,它要装纯净的水,这个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瓶子洗干净,否则的话装进去的清水又会被重新污染,所以,纯净的菩提心,必须要在三业清净的心中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发菩提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忏悔罪业,如同洗瓶子一般,把心中的脏的东西清理出来。
  佛陀在《
四法经》中说:“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减轻所造久劫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成就菩萨的这些众生们,如果想减轻或者是除去过去很久积累的过罪,方法四种: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他又把这四个过程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1)悔过行悔过行要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所谓忏悔,是在觉悟的基础上才会忏悔,觉得自己有错误才会有忏悔,知道自己罪业深重,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发露先罪称之为悔过行,就是将心中的罪业抛露出来,如同一个吃了毒素的人,吐出腹中的毒物,这样做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罪恶感潜伏我们内心的深处作祟,造成更大的一些隐患,要把它吐出来。
  (2)依止三宝,我们叫它依止力,依止三宝就是要寻找精神上的依托,以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就好像病人要寻找医生,从医生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一样。
  (3)要依教对治。我们也叫它对治行,依教对治就是用佛法调伏烦恼,如十善、四摄、六度等等,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佛法对治我们先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用佛法来调伏烦恼,积累资粮、恢复道力,就好像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调理、恢复健康一样。
  (4)誓不犯罪,又叫自制力。誓不犯罪,就好像病愈以后要处处小心,以免再度引发疾病。忏悔了以后要严守戒律,戒是保护自己的,精进持戒以防止罪业的再度发生。持度是为了度毁犯的,毁犯了以后我们才会去忏悔,如果我们不毁犯,那么就不需要去忏悔了,所以,持戒是为了保证我们身、口、意的清净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
  以上四步是忏悔罪业的最有效、最圆满的方法。像这样的习修,日久功深以后,原来五毒炽盛的心理温床,就会逐步转化为安详、慈悲、智慧的土壤。而菩提的种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恶的阿赖耶识种子转成善的阿赖耶识种子,再等待机缘成熟,就会成长成大福报!)

不用打坐就可入禅定成佛的方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入禅定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