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成化糊米底的特征

2013-04-05 17:17阅读:2,468
南宋湖田青白釉器物有糊米底特征,清代中期成化瓷亦有“糊米底”特征。所谓“糊米底”就是器物底部露胎处呈现从牙黄到棕褐色深浅不等的“锅巴色”。这是成化瓷器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鉴定成化瓷的一个重要依据。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称糊米底“亦为成化器的特有现象”,耿老先生关于成化“糊米底'的断代依据是前人经验和自己鉴瓷实践的总结,十分宝贵。但是不可绝对化,比如在釉底的小器件上可以没有糊米底。但是像此罐子这样的大件上几乎是无一例外的。
为什么会出现糊米底,耿老先生没有说明。而陶瓷专家马广彦先生给出了一种解释就是“成化时期用含铁量高的河沙铺垫匣钵底部,将露底坯体直接放在沙垫上烧窑,器成后底部极易沾沙并被窑红覆盖。这种现象不但民窑有,在有的官窑器上也会出现,成为成化器特有现象。”然而对于那些颜色更深的“糊米底”应该有其它的形成机制。但是“糊米底”作为一个瓷器特征在成化瓷上普遍存在这是客观事实,而且也是它与后世仿品(如清代仿品)的重要区别之一。
成化糊米底的特征X

成化糊米底的特征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