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2013-08-09 05:29阅读:1,939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岩溶洞穴堆积的三大类型
机械堆积
是流水机械搬运和重力崩塌作用的产物。
流水堆积
如砂、砾石、粘土等,一般是被流水自洞外携入的外源碎屑沉积。
崩塌沉积
洞顶垮塌和洞壁及早期钟乳石类崩塌所产生的岩块堆积。
次生化学沉积
为区别洞穴围岩,凡在洞穴中由化学过饱和水体沉淀而成的后期化学沉积物统称为次生化学沉积,也叫钟乳石类沉积。按矿物成分,其可区分为碳酸盐沉积、硫酸盐沉积、磷酸盐沉积和其他矿物沉积。
碳酸盐沉积
其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和文石,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是石灰岩溶洞内最为发育、最多姿多彩的一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构成了洞穴自然景观的主体。按控制其形成的水流状态,可细分为:滴水沉积、流水沉积、飞溅水沉积、池水沉积、毛细水沉积、协同沉积。
硫酸盐沉积
其中以石膏最为常见,多见于高位洞穴中较为干燥部位。
磷酸盐沉积
如氢氧磷灰石,多分布于洞顶洞壁石灰岩表面,往往呈皮壳状。
硝酸盐沉积
如硝石,多存在于洞底粘土沉积层中。由于其可制火药,我国南方岩溶洞穴中常有过去当地老乡采硝所留遗迹。
生物堆积
包括植物、动物粪便与骨骼化石等。

次生化学堆积可分为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和其他矿物堆积。尤以碳酸盐类堆积最为普遍,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其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碳酸钙矿物)和文石(方解石化学成分相同,属同质多象现象。区别在于文石为斜方晶系,方解石为三方晶系),是石灰岩和灰岩质砾岩溶洞内最为发育、最多姿多彩的一种次生化学堆积形态,它构成了洞穴自然景观的主体。
碳酸盐类堆积可进一步细分为重力水堆积和非重力水堆积类。重力水堆积类有滴水沉积形成的鹅管、石钟乳、石柱、石笋等,有流水沉积形成的顶流石(如水母石)、壁流石(石带、石旗、石幕、石瀑布、石盾等)和底流石(流石坝、石梯田、钙板等)等,也有飞溅水沉积形成的石葡萄、石棕榈片、石珊瑚等,还有池水沉积形成的边石、穴筏、池中晶花等。非重力水堆积类以毛细水、水汽形成的石花、卷曲石、洞穴毛发等最具美学观赏价值。此外,由重力水与非重力水复合形成的莲花盆、石蘑菇、浮筏石笋等景观也常成为旅游中的亮点。
以岩溶洞穴堆积中最常见的次生化学堆积为例,鹅管上下粗细相当透明,中空,似小吸管,亦称麦杆石,是由自洞顶、洞壁饱和的岩溶水滴从上向下生长形成的,可进一步发育成石钟乳。饱和岩溶水流自石钟乳末端滴落,形成自洞底向上生长的石笋,石钟乳与石笋连在一起即形成石柱。流水自堆积体顶泄流形成水母石,呈带状下泻形成石瀑布、石褶皱(zhě zhòu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呈线状漫流形成状如旗帜的石旗,由洞内滴落水飞溅的水雾或细微水珠形成石葡萄、石棕榈片、石珊瑚等。洞内积水成池形成边石、穴筏、池中晶花等。由洞壁、洞顶或洞内沉积物表面毛细水形成呈树枝状、螺杆状、花束状、鹿角状石花,卷发状、丝团状、蠕虫状卷曲石,洞穴毛发等。

钟乳石按地质学分类,重力水沉积作用主要有滴水石、流石、溅水石及池水石。非重力水沉积作用有石花、卷曲石(石枝)等。
滴水石
地下水沿可溶盐岩的裂隙渗透,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通过洞顶或洞壁向洞内滴流,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和水的蒸发,使二氧化碳散失,碳酸钙沉淀,形成洞穴滴石类化学沉积物自然景观。由滴水形成。从滴点到落点,多形成对应沉积。前者为悬挂滴石,如鹅管、石钟乳,其横断面呈同心圆状。后者为站立滴石,如石笋、石柱、滴杯,其横断面呈叠层状。
流水石
富含重碳酸钙而在洞顶或洞壁流动着的水体,在与空气接触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逸出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沉淀,据地形和流水状态的不同,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流石类化学沉积物自然景观。由连续运动的水流形成的洞穴碳酸钙沉积。其沉积物具有条带状、流层状、环纹状结构,沉积形态多样:主要有(1)天(顶)流石,如肉条石、水母石、石带、石旗;(2)壁流石,如石幔(形如布幔)、石幕、石瀑、穴盾、盾帐等;(3)底流石,如流石坝、石梯田、流石板、钙板、穴饼、穴珠、穴球等。
飞溅水石
飞溅水和瀑布水及滴水的飞溅形成汽流,因温度、汽流的变化产生雾滴凝结水,对碳酸盐岩及石灰岩溶解,以及飞溅水自身有的碳酸钙就地蒸发沉积而在洞壁或石钟乳及石笋表面形成花状、毛发状、葡萄状碳酸钙沉积物景观。洞穴滴水和悬挂式流水常溅出水滴和水雾携带的碳酸钙,附着到先成物上的沉积。按其形态可称石棕榈片、石葡萄、石蘑菇、石花瓣、石珊瑚等。
池水石
形成于洞内底部积水池塘,其形态有(1)水面形态,如水钙膜或穴筏、浮冰、穴泡、边石、石花、流石坝等;(2)水下形态,如晶花、晶簇、石葡萄、月奶石、石珊瑚、穴珠等。
毛细水沉积石
属于非重力水沉积范畴。由洞壁洞顶或钟乳石中析出的表面毛细水和薄膜水沉积而成。主要有石花、晶霜、晶花、卷曲石(石枝)、洞穴毛发等。
协同沉积石
由两种以上不同运动方式的水流协同作用而形成,如石蘑菇、莲花盆、穴珠、晶锥、棕榈状石笋等。

也有说
渗透水沉积
是由饱含重碳酸钙的水,洞顶洞壁或石钟乳的毛细孔内渗出,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
停滞水水下沉积
在洞底的积水池或积水中,饱含重碳酸钙的水,由于受补充水的搅动和压力温度的变化影响,使二氧化碳逸出,而进行碳酸钙沉淀,形成各种形态的水下沉积物景观。

一、滴水石
1、悬挂滴石——如鹅管、石钟乳等。
1)、钟乳石:钟乳石是由洞顶基岩裂隙中渗流出的水或由洞积石上的滴水在下落过程中在顶板上或碳酸钙沉积物上形成的钟乳状沉积物。钟乳石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公分到几十公分长,而大的可达几米、十余米高。在钟乳石中心具有供重力水流动的管道。钟乳石横断面具有明显的同心状构造,时间早的碳酸钙沉积在中央或靠近排水管道,沉积时间晚的距排水管远。早形成的碳酸钙分布在钟乳石的上部,越靠近钟乳石基越老,越接近钟乳石头的碳酸钙沉积越新。钟乳石的形态有乳状、萝卜状、棒状、吊管状等。
【钟乳石】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积物,又称石钟乳。是渗流水流入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碳酸钙过饱和沉淀形成。开始以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而得名。在洞口部位的钟乳石,因有藻类等低等生物附着生长,生物有向阳性,所以这种钟乳石向下生长时往往斜向洞外,属于生物喀斯特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2)、鹅管:即钟乳石发育过程中最初的造型,自洞顶向下生长,上下大小基本一致,呈空心细玻璃管状。如洞内环境洁净无污染,便常能造就色如白玉、质似凝脂的鹅管。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鹅管

2、站立滴石——如石笋、石柱、滴杯等。
1)、石笋:是由洞顶板或钟乳石、石幔等滴下的水在洞底板、崩石、流石等面上形成的向上生长笋状碳酸钙沉积物。形如笋状而得名。洞顶下滴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因为石笋是由上面的滴水不断在下面岩石面(包括土)和其它物体上沉积碳酸钙而成,它具有老的沉积在下,新的在上,及老的在中间,新的在外面的特征。洞穴石笋和树木一样,也具有同心状微层圈构造的,而且这种微层具有年层的性质,即一个水文年或一个水文周期沉积一个微层。利用微层中所保存的各种古代环境、生态和气候信息,可以恢复古生态环境,是宝贵的信息库。常见的石笋形状有柱状、针状、塔状、烛状、烛台状、棕榈树状、圣诞树状、树枝状、迭饼状、蘑菇状、管状等。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石笋 石笋与钟乳石 +=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溶洞景区钟乳石专业名称通解(上)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