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2013-12-20 09:46阅读:2,736
易 筋 经(韦 驮 献 杵)的 健 身 原 理
韦驮献杵第一势
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祥,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具体动作: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之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目平视,定心凝神;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在这一势中要想做到立身正直,首先要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而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手阳明经生出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出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出向下之真力。而韦驮献杵第一势的健身功能关键在于手阳明经筋。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
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从运动生物力学上讲,它们也是辩证统一的。在韦驮献杵第一势定势结束时,上
臂与前臂的夹角,手背与前臂的夹角均约为120度,它们是等长收缩,并此时的张力为最大。在练习者身上则体现出。 以劲寻气,然气之导引与调息相结合,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以及美容养颜。
韦驮献杵第二势
接上势,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肘抬起,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掌臂约与肩呈水平,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也就是说两手平开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它的经筋(经脉)循行:从医学角度看,手上穴位特别丰富,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这六经经过手掌,也就是说,经过这六经把手与五脏六腑联系了起来,手一动,五脏六肺也就动了起来,一动百动,全身都动。练手也就练了全身。持之以恒地练手,可做到劲气内藏(所谓劲气内藏是指体内生理功能得到强化,这就是强身祛病的功效)。所以,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另外,站立时,要求含胸拔背,腰腹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脊椎顺直,因为它不仅是人体的力学支柱,也是中枢神经之所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植物神经从脊椎两侧伸向人体各部分,指挥人体的生理活动。针灸穴位图上也沿脊椎分布着肺腧、胃腧、肝腧、肾腧等穴位。所以,练习韦驮献杵第二势能更好地健脊椎。
韦驮献杵第三势
接上势,松腕,同时两臂向前平举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同时,两掌内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两肘外展,约与肩平,身体重心前移至前脚掌支撑,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拳心向上,展肩伸肘;微收下颏,舌抵上腭,咬紧牙关。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时,它的健身原理关键在于心包经的功能。心包经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分体液,作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从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主土,火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也能够同时强化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而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相当于按摩。特别是当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过多时,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是比较好的。因为它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同时,心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有利于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从而保障了它的健身功能。
另外,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常。而当两掌到达最上端时,无名指得到了锻炼。长期练习下去,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既然健身气功易筋经韦驮献杵的三势有了科学的健身理论,那么,中年人长期练习它,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此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长期练习它对于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康复均能有所助益。
易筋经定式动作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一式 韦驮献杵第一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二式 韦驮献杵第二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三式 韦驮献杵第三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四式 摘星换斗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六式 出爪亮翅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七式 九鬼拔马刀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十一式打躬势
【转】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图解——易筋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第十二式掉尾式
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漫议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是在人类授受技能、延续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的科学。
健身气功·易筋经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习练者的欢迎和喜爱。全套功法动作舒展流畅,刚柔相济,缓急相宜,伸筋拔骨,坚持长期习练可以达到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健身目的。
从功法的难易程度上看,学会功法的基本动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掌握整套功法动作要领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一是学习者除了在学习中做到形似外,还要积极思维,仔细领会动作要领,体悟身体的本体感觉。
二是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重点、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突出重点,同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复杂动作简单化,枯燥动作兴趣化,重点动作突出化,同时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作为健身气功的辅导员能作到以上几点,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做好教学准掌握教学方法
辅导员在开始正式进行教学之前,应提前做好如下几项准备工作:
①了解学员的总体情况,包括学员的人数、年龄分布、健康状况、文化层次、身体锻炼史等等。
②了解教学场地情况,包括场地的大小,能容纳多少人练习,能否避风雨,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情况。
③器材设备情况,如需音响器材,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电源设备等。
④撰写简单的教学计划。
辅导员在教学之前,应该首先向学员介绍健身气功·易筋经的源流、功法特点、习练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使学员对健身气功·易筋经在总体上有一个理性的了解。
其次,在教授功法之前,辅导员先将整套功法示范一遍,使学员对全套功法的动作、速度、节奏等有一个完整的感性了解,建立整套功法动作概念。
第三,将全套功法分为若干个段落进行教学,叫分段教学。在每一段教学前都应该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分段示范。至于全套功法十二个动作具体分为多少段,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人数、健康状况、接受能力、教学时数以及功法本身的技术结构等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划分。
第四,单个动作教学。单个动作教学是全套功法教学的基础,单个动作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全套功法教学任务完成。在单个动作教学中,首先应讲解该动作的名称,然后进行单个动作的完整示范,使学员对动作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再提出该动作的重点、难点,以提醒学员对重点、难点动作的注意,针对重点、难点再做一次重点示范。如果是很复杂的动作还应该进行分解教学。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紧密结合
完整教学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一种方法。
分解教学法是把一个复杂的动作,按照其结构合理分成若干步,然后逐次进行教学和练习,使学员在学习中有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接受过程,一步步教,一步步学,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是紧密结合的,两种方法的关系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在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该理解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动作的完整性,所以在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遵循如下三条要求:
①划分动作段落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使划分开的段落各部分既容易相互连接,又不影响整套动作的衔接。
②使学员了解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联系。在分解教学时,要注意为分解动作的连接做好铺垫,进行必要的准备。
③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使用。运用分解法是为了完整准确地掌握整套动作,因此,分解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与完整法结合使用。
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一个既保留了传统功法特点,又具有现今时代特征,既古老而又新颖的健身气功功法,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后,进一步明确了健身气功的体育功能。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习练健身气功的目的是强体健身,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在介绍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源流、功法特点、健身效果时,应该以实事求是态度进行科学的阐述,决不能以封建迷信或故弄玄虚夸大习练效果误导学员,这是教学辅导员应首先掌握的原则和必须遵从的原则。
第二、健身气功·易筋经习练要以为重点。要使学员把握刚柔、虚实、松紧、轻重、内外、动静转化过程中阴阳变化的规律,指导自己在习练中认真体验其中的变化。比如,出爪亮翅势中的双掌前推和双掌回收,要求是:前推时,先轻如月下推窗,后重如排山倒海,要做到挺身兼怒目,聚全身之力于双掌,双掌回收时的泻力,则要求如海水还潮,做到逐渐地放松回收。《类经附翼?医易义》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这就要求习练时把握好刚柔、虚实、动静转化时机,慎重处理好动与静、轻与重、虚与实的转换,并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
第三、心理调节。健身气功中的心理调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气功锻炼过程中的意念运用,一是指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涵养。在此,我们只讨论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中的意念运用。健身气功·易筋经属于动作导引类功法,从功法特点上讲,要求以形导气,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形神合一,精神内守,神不外驰。在具体动作没有意念要求时,其自身的意念活动主要集中在动作的刚柔、虚实、轻重之中,体验自身肌肉、筋脉在刚柔、虚实、轻重、动静中变化的感觉。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习练中有些动作是有具体的意念要求的,如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三盘落地势等动作,都有些具体的意念要求。但这种意念活动既不是领气也不是刻意死守,而是似守非守。吕洞宾所著《白字碑》说: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简单地说就是既要有意念,但又不能刻意地使意念过重。
第四、呼吸吐纳。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呼吸吐纳是以鼻呼吸方式为主进行练习的,按《五息直指単微》的分类:鼻息(呼吸)有四,风、喘、气、息。息有声,曰风。息频促,曰喘。息往来不细,曰气。息绵绵不断,曰息。风则散,喘则戾,气则劳,息则定。 意思是这四种呼吸方式中,只有式呼吸才是健身养生保健中最合适的呼吸方式,而其余的三种呼吸方法则各有弊病。
所以,在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势的习练中,基本采用式呼吸方法(特殊动作除外),具体呼吸的一般原则是:用力、屈、扭时呼气,放松、伸展时吸气。在实际练习中,切忌将这一原则在每个动作中生搬硬套,造成过度着意于每一个动作的呼吸之上。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以及每次练功时个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体能状态不同,人的呼吸频率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刻意追求一招一式的呼吸,将会造成过度用意,加大呼吸的强度而影响练功效果。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中,正确的呼吸要领是:自然呼吸,贯穿始终,做到柔和、平静、流畅。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