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对策--读第四章体会

2018-11-02 10:34阅读:367
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对策
在遭受挫折和打击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无助感。有的学生会把挫折看作是对自己的能力的考验,积极勇敢的迎接挫折,克服困难。而有的学生受挫后却灰心丧气、沮丧消沉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可见,当遭受失败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怎样防止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呢?学生已经形成 习得性无助感又该如何消除呢?
1、支持和鼓励学生
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防止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最有力手段。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客观、完善的自我意识,这时他人的评价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而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很权威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会极大的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识,即使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当真诚的关心他、重视他时,学生也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产生控制感而不是无助感。老师要消除对后进生的歧视和偏见,要以爱护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对待成绩差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自信心缺乏的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2、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要善于纵向比较,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被忽略,或者努力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学生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习得性的无助感。所以,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多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勤奋性,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对自己产生自信。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学生的挫折感,更能防止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
3、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对挫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学习中遭受到挫折和困难是很平常的事情,要对在学习和生
活中可能遭受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此外,老师要耐心的辅导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学生应对学习困难的能力。这样,当挫折来临是时,学生就不会因为毫无准备和无力应对而感到失去控制,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总之,作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能够正确地面对某些小学生身上存在的习得性无助这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同时,更应该本着育人的目的,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为小学生的终身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