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建阳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朱熹1130年出生,少年时期在武夷山五夫求学,中年以后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建阳,晚年寓居在建阳考亭。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元、明、清三代的主导思想,他的学说被奉为官学,他的著作被朝廷定为教科书,而其本身的成就可以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尽管他仕途坎坷、屡遭家庭不幸,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追求,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朱熹眷恋闽北的山山水水。云谷山就是他与弟子读书讲学感悟天地的一个地方。
云谷山,位于福建建阳区莒口镇东山村富墩自然村,有蜡烛山、冲水岩、四角塔、蛇仔岗、莲花岗等五条山脉,峰峦蜿蜒起伏,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最高处海拔999.3米,它的原名叫“庐峰”。1170年,朱熹葬母于建阳莒口镇马伏村,建“寒泉精舍”为其母守丧,守丧期间,在庐峰建三间草堂读书(“晦庵”草堂),因山谷白云“眩忽变化”,更其名曰“云谷”。
从此,朱熹往来于马伏与云谷山之间,一边尽孝道,一边与弟子耕读讲论、著书立说。
朱熹被云谷的奇山秀水所吸引,常常徜徉于山水之中并且亲自为26处景点命名。他写诗作赋,留下了《云谷二十六咏》《云谷杂诗十二首》以及著名的散文《云谷记》。在《云谷记》中,他写道:“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先王之风,亦足以乐而忘死矣。”足见朱熹对云谷的喜爱。
云谷山,因为朱熹的到来而充满了神奇的文化色彩。
山上筑有“晦庵”草堂,山下有蔡沉(朱熹的高足蔡元定之子)的“庐峰精舍”,在蛇仔岭上有1255年南宋理宗皇帝御书“庐峰”的摩崖石刻……
云谷山周边的村庄也因此流传着很多关于朱熹的故事。
从建阳驱车往云谷,要经过一些小村,如长埂、小源、浑头林,小源村有朱熹老师刘子翚的“屏山书院”;浑头林有气派十足的明清古建筑长街;特别要提的是长埂村,这里的“化龙桥”和“四大金刚庙”,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