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2025-04-13 19:58阅读:10
原文作者:苑嗣文

紫苏全身都是宝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X

紫苏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中国各地广泛栽培。紫苏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较好的砂质壤土、壤土、黏土上均能良好生长,适宜土壤p
H值6.0~6.5。较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为25°C左右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紫苏是药食两用的代表,可入药入馔。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醒神。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紫苏变异极大,品种甚多。我国古人一般将紫苏分为两类,叶全绿者为白苏,叶两面紫色或面绿背紫的为紫苏。但近代分类学者E. D. 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花的颜色也不同,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不大,故将二者合并。
紫苏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人称其为“荏”。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紫苏具食用和药用价值,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苏叶味辛,微温,无毒。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主要功用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常用方:
1.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2.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3.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4.治伤寒哕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5.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6.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7.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8.治跌扑伤损:紫苏叶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9.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10.治食蟹中毒:紫苏叶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11.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也治妊娠呕吐。
12.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也治妊娠呕吐。
13.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14.被虫蛾咬伤或受其毒,皮肤发痒,可取新鲜紫苏叶捣烂,或用干紫苏叶研成粉末,调食醋少许,敷于创面,即可止痛止痒防感染。
苏叶的食用方法
1.鲜叶生拌,用温盐水加味精在容器中漂沾后放入盘中,加少量熟油即食,味道鲜美,回味无穷,且利于各种维生素的吸收。
2.炸:蛋清加少量面粉、少量盐、味精,调粥状,将叶正面朝上,背面朝下沾面,放入温油中煎至适中即可沾椒盐食用。
3.紫苏叶包生鱼片,沾佐料生食,或和虾、蟹混食适当量的生紫苏叶,有解毒和暖胃功能。
4.火锅涮食:和海鲜、肉等一起放入火锅内,稍热即可食用不要时间过长,然后喝其汤,味道极美。
5.鲜叶沾辣根或甜面酱生食,味道极鲜、自然,营养丰富。
6.治感冒 鲜紫苏叶30克,放入煮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叶服食粥。此粥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养胃护气,对老弱儿童伤风最为相宜。
7. 治身痛 因气血不和,活动量少,以及伏案过久,常见身疼不适,可取全株紫苏300~500克,煎水浸浴后以被覆盖,得微汗即愈。
[转载]紫苏全身都是宝
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苏梗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主治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59g
常用方
1.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2.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胃痛:取紫苏老梗30克,生姜25克,花椒20粒,放入一猪肚内炖服。此方可治胃寒疼痛,对气郁呃逆、胸肋胀满亦有效。
苏子为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苏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性温,味辛。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润下药。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方:
1.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喘:紫苏子3克,杏仁30(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为末,大人每服9克,小儿每服3克,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2.治久嗽失音:紫苏子60克,杏仁三十枚,诃子三枚,百药煎60克。为末,热酒调下3克。(《赤水玄珠》)
  3.治气结心胀喘急:紫苏子末9克,草豆蔻6克,萝卜子末()9克,橘红末3克。每服3克,姜汤调下。(《心医集》)
  4.治大便不通:紫苏子(去皮研)、橘皮()60克,知母30克。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乎搅。侯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
  5.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6.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用紫苏子30克以布包好,烧肉服用,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