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史上最全 | 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1979-2018)

2018-03-13 12:15阅读:7,824
史上最全 | 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X

北京时间3月7日11时,第40届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又一次爆了冷门,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 ) 摘得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桂冠。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恭喜巴克里希纳·多西教授,成为第45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不仅是首位获奖的印度建筑师,更以91岁高龄刷新了普利兹克史上最高龄的获奖者。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多年来他的建筑创造从一而终严谨认真,
远离浮华,不盲从潮流,
他基于本土,
并凭借对文化认识与建筑高度融合,
做出基于功能而又实现超越的建筑”
——评委会
巴克里希纳•多西,简称B.V. Doshi。从事建筑设计有70多年。他曾与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多年共事,并深受影响,基于印度本土文化影响,建筑极具诗意。
他不仅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兼机构创建者。多西曾多次担任印度国内外设计竞赛评委,包括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奖、阿迦汗建筑奖以及普利兹克建筑奖。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 巴克里希纳·多西在室外教学
1927年8月26日生于印度浦那,多西从孟买J.J.建筑学校毕业后,以高级设计师的身份在巴黎与勒•柯布西耶共事四年(1951-54),随后四年在艾哈迈达巴德主持柯布西耶的当地项目。对于多西而言,柯布西耶是他的导师,教他空间的流动、建筑的比例、光线的照射。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巴克里希纳·多西 (右)和勒•柯布西耶(左)
“我在建筑设计中,我深受导师·勒·柯布西耶的教导,没有他我便无法获得这个莫大荣誉。他的指导让我对事实本质保持探索的态度,鼓励我发现本土化的当代建筑形式,才得以创造更加全面且可持续的栖居环境。”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巴克里希纳·多西 (黑色外套)和勒•柯布西耶 (右)
1955年,离开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后,年仅28岁的多西在印度成立了工作室Vastu-Shilpa(环境设计)。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1962年,路易·康受多西之邀,前往艾哈迈达巴德设计印度管理学院(1963—1972年)。这个项目促成了多西和康的长达十余年的共事,这段经历对多西造成了重要影响。而康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也成为之后印度许多学院及机构的建筑原型。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多西在低造价住宅及城市规划领域作了开创性的探索。自1958年起频以学者身份访问欧美,并在数所美国大学担任要职。
'所有的优秀建筑和城市规划不仅要实现目的与结构的统一,还必须考虑到气候、场地、技术和工艺,以及从最广泛意义上对周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项目必须超越单纯的功能性,通过诗意和哲学的基底与人类的精神相关联.'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 2017年 “栖居的庆典 真实· 虚拟· 想像—巴克里希纳· 多西建筑回顾展”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多西的10个精选作品
1
印度学研究所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年份:1962
地点: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印度学研究所起初作为古代文稿和绘画珍品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设计,最终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印度建筑中的所有传统元素在这里均有所体现。设计之前,我曾研究过耆那教徒之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种传统建筑类型,我拜访了多位耆那教圣徒。”这座建筑的两层设计,高高的基座以及通长的走廊都提取自印度传统建筑元素。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史上最全 <wbr>| <wbr>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wbr>(1979-2018)
建筑师综合考量了光照、温度以及湿度水平,得以更好地保存内部的古代文物。设计灵感源自198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丹下健三先生所设计的仓敷市政大厅。
史上最全 | 普利兹克奖精选100个作品 (</a>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