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焦山下——焦山碑林—摩崖石刻部分【国保】20141221
2015-04-11 14:48阅读:1,256
【名称】:焦山碑林
【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三】,1988年立
【年代】:南朝——清
位于焦山西侧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是来焦山必看的景点之一,这里也是焦山能找到的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也是一副书法历史长卷,从千余年前到近代民国大大小小有近百方石刻位列其上。
至于焦山崖壁上到底有多少方石刻,我也不是很清楚各种资料上记载的都不太一样,有说200多方的,有说100多方的,有说80余方的。据我自己一一拍照记录的有67方,其中包括了有字和没字的,从三诏洞开始一直到国保碑的地方。加上那块我至今没有看到的雷轰岩上面的大概是接近80方的样子。其中那个江中礁石上有不少明代的精品。
在现在能看到的石刻里有一方唐朝的,有七方宋朝的,这写高古石刻里只有两方不是很清楚的,倒是蛮难得的。但是剩下来的中就有不少不清楚的了。而剩下的60方中绝大多数是清晚期到民国的。但是明朝的几方石刻也是很不错的。而且从资料和现场来看有不少前朝的石刻被后代重新刻画过了。
焦山摩崖石刻位于焦山西侧的崖壁上,由东折西向北全长约 150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米。主要分布在西南的浮玉崖与罗汉崖(又称巨公崖),摩崖题记历史上不少崩入江中,现尚存百余处。题记时代自六朝始,历唐、宋、明、清至民国。书体真草隶篆俱全。重点题记有瘗鹤铭,现置于碑林保护。唐人仿瘗鹤铭题刻,在壮观亭旧址左崖壁上,惜下部已被明代人凿平,上部存题记石刻已模糊。唐贞观和尚题刻金刚经四句在罗汉岩上,全文20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落款刻题“唐僧贞观书”。北宋米芾题记刻于元祐六年(1091年),纵刻“仲宣法芝(金山寺、甘露寺住持)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还有南宋陆游、吴琚游焦山观瘗鹤铭题记。在西南转角处崖上“浮玉”二字,系为北宋汴京(今开封)人赵孟奎题,赵为当时著名书画家之一。另有宋人题记于附近,有崇宁元年(1102年)等时代,内容有“普济禅院”字样。明代题记有正德十四年(1519年)丛兰题记,兰字廷秀,官至兵部尚书,来镇督理江防,登焦山刻石以记。还有正德年湖广副使方豪题记。
清代题记尤为多见,有嘉庆七年(1802年),嘉庆十三年额勒布题刻,嘉庆年间张问陶、道光年间陶澍等题名石刻,洪亮吉篆书“巨公崖”三字,光绪年间陆润庠题寄越尘诗等。
民国年间题记,另有民国19年全国律师协会吴迈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等题刻

国保牌牌,很明显这个上面的名字是不规范的,从省保开始就只有焦山碑林这一个名字。摩崖石刻是包含在碑林里的,但是其时期也是不一样的,碑林只到清,但摩崖石刻是到民国的,具体我不是很清楚。


这是焦山摩崖石刻里唯一一块被亭子保护的岩石。这块岩石上一共有3块摩崖石刻,一块陆游的名篇,一块晚期状元陆润庠的,还有一块我没能看清。

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最为引人注目。全文为:“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可以注意到石刻的下方有个马蹄形的石洞,不知是一个小佛龛还是踏脚用的。

陆润庠寄越尘诗.'坐隐茅庵愿未偿,十年归梦绕江乡,鼎铭估屈思周汉,崖刻迷离记宋唐,帝里风光多阅历,海天云影入微茫,丹青绘就劳相寄,郑重,旃檀一瓣香。
陆润庠清末一品大员,著名书法家。因为他是苏州人所以,在江浙一带还是很著名的一个人物。在石刻的左边还有两列小字,看到不是很清楚,就不写了。这方石刻也是少数有莲瓣纹座的石刻。

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方还有一块成矩形的石刻,但是我是在是看不清,而且也没看到相关资料。


南宋 赵孟奎
“浮玉”。是赵孟奎极少的留存之一,在浮玉的左边还能看清有“汴赵X奎书”几个字。焦山岛古代称浮玉,所以这也是焦山石刻中比较重要的一块。
石刻高146厘米,宽90厘米,楷书。刻字大如斗,字径达60厘米,结构稳健,丰腴圆润,宽博雄放,布局匀称严谨。赵孟奎精于书法,此石刻是其难得的传世之作。赵孟奎,字文耀,号春谷,宋宗室,南宋宝佑年间进士,官至秘阁修撰。

清道光十八年的摩崖石刻,比较清楚,只是中间有几个字我不认识。。。

内容已经看不清的石刻一方。

民国五年 周蕴辉
“松鹤精神”
周蕴辉,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搜不到这个人,而焦山上有两方他的石刻,从这方上看,有可能这是一名武将。

明
弘治十八年。”监察御史安肃郑阳,南太仆丞无锡华昶,登浮玉放观天海,越宿乃去,
弘治乙丑秋七月十有九日题.'
郑阳
字宗干。安肃(今徐水)人。弘治进士。歴监察御史,按河南。刘瑾纳赂,夺民田而归之宗藩。阳执法拒之,遂系狱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