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淳江划归寿宁县管辖。随着邻近村庄人口增长,商贸往来逐渐频繁,交通驿道交织成网,明朝年间,般若寺旁修建了一座木拱廊桥,名为院林桥,淳江成为宁德周墩通往福安、寿宁的中转站。明嘉靖壬戌年秋天,倭寇侵犯南疆,淳江村民文辂公、季惠公、良质公、良名公、志光公、良今公、延瑞公、一春公参加抗击倭寇义勇军,战绩卓著,史称“淳江八勇士”。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淳江劫富济贫的徐援公接受清政府招安,康熙十三年徐公奉诏讨伐“三藩”叛乱,征战有功,升任都督,康熙二十年告老还乡,倡办学馆,重修般若寺,为家乡建设带来福音。清同治年,为避同治帝载淳的名讳,淳改为纯,淳与纯方言同音,江随即改为池,因此有了纯池的村名。无巧不成书,先人绝对想不到,140多年后,在这高山之颠会出现一个面积达7.8平方公里的纯净的天池----芹山湖。
时光推进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闽东大地上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纯池村的徐升须、徐以岩、徐应豫、徐应增、徐应满、阮华东、叶家贵、徐应绪等先后参加革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