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2015-11-25 12:34阅读:21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X


 《甬上屠氏家谱》显示:屠氏乃是明代鄞县的望族。


  作为鄞县地方文史爱好者,这几年我整理汇编了《鄞邑现存家谱总目提要》(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也养成了对古今鄞人籍贯、鄞地姓氏追根究底的癖好。


  屠氏是明一代鄞县望族,从明代中期起,至清康熙年间300年间,屡有名臣、硕儒、忠烈、文学家等的族望,如明成化年间进士、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正德年间进土、南京刑部尚书、太子太保赠少保屠侨,万历年间进士、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嘉靖年间进士、兵部右侍郎屠大山,抗清复明烈士屠献宸;清顺治年间进士、兵部右侍郎追赠兵部尚书屠粹忠,湖广辰州知府、博物学家屠本畯等等。屠氏世祖先居桃花渡(今江北区),后又移居屠园巷(今海曙区)等地,包括我的家乡管江也有北岙屠家。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见报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她原籍该是鄞县人。


  《鄞州日报》记者和甬派记者先后来电询问,包括余姚一位屠氏公务员,几年来孜孜不倦搜集浙江屠氏宗族资料,上门商询,我均回应她家的宗谱该是《甬上屠氏宗谱》,宁波天一
阁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完整收藏。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赵老师有一位书法家朋友的弟弟是屠呦呦的亲戚,提供信息言及屠呦呦的父亲名叫濂规。与此同时,宁波一些报纸对屠呦呦的家族背景曰经商,甚或曰业中医,有些纯属臆度。此后又有屠呦呦少时入读学校的报道。我觉得屠呦呦是宁波的骄傲,作为搜集整理鄞邑家谱的文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把屠呦呦的谱系梳理清楚。


  数字化时代,查阅《甬上屠氏家谱》,上网最便捷。敲打键盘,进入天一阁博物馆古籍数字资源库,原本在线可以浏览目录的该谱,未见踪影。于是驾车去天一阁,进古籍阅览室,接待的老先生告知我,根据领导要求,《甬上屠氏宗谱》这段时间下线,不让查阅了,待重新上线时即告我,还热情地留我电话。回来后,我发送邮件给上海图书馆文献部,咨询《甬上屠氏宗谱》电子光盘复制的价格和购置办法,即获详尽迅捷回复,收费1元一页。第二日上午汇款,次日中午光盘快递居然送达,速度之快出乎意料。


  《甬上屠氏宗谱》,最近一次修编为民国八年(1919年)既勤堂七修本,鄞籍清末贡生、著名学者、古文家张美翊(1856-1924年)纂修、作序,屠可全等族人与修。封面书名由湖南湘阴籍的左宗棠季子、书法家左孝同题签。甬上屠氏拟定的命名辈分排行为“大本惟忠孝,行之可继宗,用规恒一德,世嗣永钦崇”,后续增“积善传余庆,贻孙有远谋,文章延祖泽,诗礼焕新猷”。《鄞邑现存家谱总目提要》编纂时无缘过眼,屠氏的族次排行字出错,令人愧疚。


  经检索,果然发现屠呦呦父亲世略:濂规,字介澄,号眉寿,又号憨僧,屠氏二十世,鄞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生,肄业效实中学,生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这位进谱时才十六岁的中学生,后来为女儿取名《诗经》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对屠呦呦选择中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获得伟大发现,究竟有多少暗示隐寓效应,有时候不免令人拍案惊奇。


  于是顺藤摸瓜,完整地搞清了屠呦呦的直系谱系:高祖继成,屠氏十七世,诰赠武功将军。曾祖父宗年,字鹤亭,屠氏十八世,谱有副戎鹤亭公传,少贫尚武,喜兵法,捕海盗立功绩,花翎二品衔,儘先补用游击管带湄云兵轮,诰授武功将军,生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二月二十三日子时,卒光绪二十年甲午七月十八日卯时,享年六十岁,葬甬北贝家边后坐北向南。祖父用悆,字汾荫,号文英,国学生,屠氏十九世,生光绪七年辛巳五月十七日卯时,娶葛氏,慈溪举人桐庐县教谕葛麟女,生光绪八年壬午二月十五日巳时。如此等等。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翰林学士权知抚州军事判官屠雷发之孙屠季,字邦彦,自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甬上,自第七代屠滽起,择居城中鉴桥甘溪畔(俗称甘溪头),至今绵延达700余年,族望辈出。至屠呦呦,已是甬上屠氏二十一世“恒”字辈,修谱时,她尚未出生。
  屠呦呦直系这支,其二世宗二、三世福三、四世德祥均为元所正千户世袭外,德祥以曾孙滽贵赠尚书,擅富饶而积善好施,有传。


  此后五世子良,家饶而好施,有处士质菴公传;六世玒,濡染家学以能诗,有处士鄞江公传;七世潞;八世伦,持身孝友,处世慈和,精于货殖,业创万金且乐善好施,是郡庠生,延师教子,有处士淡菴公传;九世大纪,郡庠生;十世本蒙;十一世惟屏;十二世弼忠;十三世孝宣;十四世伦行;十五世之才;十六世可用。世祖均耕读传家,期间虽有几位郡庠生、国学生,也有一些军功,但未见大的功名,在宗谱中可谓寂然无声,而今天赢得世界声誉的屠呦呦,终于为这个甬上望族也增添了浓彩重墨。 作者:杜钟文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5]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鄞州日报】屠氏家谱:屠呦呦谱系寻踪(获诺贝尔奖科学家)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