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为什么货币超发还将持续
想不到七年前在中美经济比较研究中提出的中国货币超发问题到如今已被彻底妖魔化了,网络上居然出现了许多“希望今年不要继续超发货币”的新春祈愿。
不难看出,被公众厌恶的“货币超发”是导致CPI上涨的元凶。误导公众得出这一判断的经济学理论显然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笔下的现代货币主义,这一理论一再宣称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个货币现象,增加货币发行量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以至通胀。
我历来主张经济学的“三个正确”,即政治正确、逻辑正确、事实正确。违反了其中任何一项的经济学都是错误的。从事实正确的角度看,尽管过去十年国内的广义货币发行量平均保持在150%以上的超发水平,但真实物价水平或剔除食品后的核心CPI年均涨幅始终维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仅从这一事实出发,人们便不能将货币超发理解为CPI上涨的元凶,姑且不考虑尚处于总体上小农发展阶段的国内农产品供给与货币发行量基本上毫无关系。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让我们得出国内货币超发环境下的物价变化是足够粘性的,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是一个背离现实的公众预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货币超发?
在正统的经济学当中,货币的基本功用是商品交易的媒介。由此出发,随着商品交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货币化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货币发行量自然要随之扩张。当居民的货币支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并较少储蓄时,以消费品为重点的货币化阶段不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只有居民货币支出开始进入资本品(以住房为主)阶段之后,伴随储蓄的大量消耗以至提前使用未来的货币收入,货币超发现象才应运而生。
为什么国内货币超发现象在1995年以前不存在,而偏偏出现在住房商品化改革后的1996年,当年为107%,次年为115%,2000年升至136%?原因就在于此。
接下来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内货币超发到2005年升至161%,到2010年达到181%?答案是从2005年开始,在楼市旺盛需求的刺激下,不仅居民在大量提前使用未来的货币收入购买住房,而且地方政府也开始大规模举
想不到七年前在中美经济比较研究中提出的中国货币超发问题到如今已被彻底妖魔化了,网络上居然出现了许多“希望今年不要继续超发货币”的新春祈愿。
不难看出,被公众厌恶的“货币超发”是导致CPI上涨的元凶。误导公众得出这一判断的经济学理论显然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笔下的现代货币主义,这一理论一再宣称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个货币现象,增加货币发行量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以至通胀。
我历来主张经济学的“三个正确”,即政治正确、逻辑正确、事实正确。违反了其中任何一项的经济学都是错误的。从事实正确的角度看,尽管过去十年国内的广义货币发行量平均保持在150%以上的超发水平,但真实物价水平或剔除食品后的核心CPI年均涨幅始终维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仅从这一事实出发,人们便不能将货币超发理解为CPI上涨的元凶,姑且不考虑尚处于总体上小农发展阶段的国内农产品供给与货币发行量基本上毫无关系。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让我们得出国内货币超发环境下的物价变化是足够粘性的,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是一个背离现实的公众预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货币超发?
在正统的经济学当中,货币的基本功用是商品交易的媒介。由此出发,随着商品交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货币化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货币发行量自然要随之扩张。当居民的货币支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并较少储蓄时,以消费品为重点的货币化阶段不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只有居民货币支出开始进入资本品(以住房为主)阶段之后,伴随储蓄的大量消耗以至提前使用未来的货币收入,货币超发现象才应运而生。
为什么国内货币超发现象在1995年以前不存在,而偏偏出现在住房商品化改革后的1996年,当年为107%,次年为115%,2000年升至136%?原因就在于此。
接下来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内货币超发到2005年升至161%,到2010年达到181%?答案是从2005年开始,在楼市旺盛需求的刺激下,不仅居民在大量提前使用未来的货币收入购买住房,而且地方政府也开始大规模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