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认清《贫穷的本质》

2013-12-31 09:28阅读:628
2006年,尤努斯教授及其创建的格拉明乡村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该银行旨在向孟加拉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这些在常规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获得发展的起步资本。长期以来,“穷人银行”给予那些贫困家庭无抵押贷款,让他们拥有了摆脱“贫穷陷阱”的可能。穷人银行的成就使人们开始对过往一些关于贫穷问题的观点进行反思:比如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援助政策;如何提高援助资金的有效性;如何帮助贫穷地区建立经济的良性循环等等。
2011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作出版了《贫穷的本质》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就获得当年《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两位作者共同组建了一个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实验室——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旨在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和地区的数量。在实验室研究中,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这也是本书写作的基础。
作者在书中记录大量的亲身体验,对很多赤贫家庭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蕴藏在穷人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了生存下去的精打细算。在书中,作者从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出发,分析了穷人面对这些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也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
对贫穷家庭日常生活的研究看似琐碎而没有代表性,但往往却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的有效方式。例如,书中描述的关于“贫困陷阱”的案例,在为“千年乡村计划”制作的推广影片中,安吉丽娜·茱莉曾参观肯尼亚的索里村,一个名叫肯尼迪的年轻农民因为领到了免费的化肥,获得了20倍于上一年收成的收入,并因此攒下了足够养活自己一生的积蓄
。这里,免费的化肥成为肯尼迪摆脱“贫困陷阱”的关键因素。但更深入的问题是,既然一点化肥就能让他摆脱贫穷,为什么他自己没有存钱来购买化肥呢?作者在书中剖析了为什么穷人更难于存钱的原因:存钱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因为可存的钱太少,目标看似永远难于达到,因此,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而必须长期忍受现实生活的节衣缩食,对穷人来说更没有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贫穷陷阱”会出现的原因。
从这些鲜活故事背后,作者给出了贫穷的原因和本质,最终的目的,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书中所阐述的现实以及作者在试验中所得出的数据,颠覆了很多传统穷人经济学的结论,也促使人们看到,有些失败的援助措施并非源于腐败或者不良动机,而是因为专家、援助者及贫困地区政策制定者的固有思想、对贫困家庭真实状况的无知及惯性思维,导致一些援助政策的失败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只有深切明了这些贫穷的本质,才能转换思路,在摆脱贫穷,实施援助的时候,才能从公共政策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对症下药,而不是方枘圆凿。“我们能够将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可能无法在明天就实现,但一定会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将来实现。不过,靠惰性思维是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的。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抗击贫穷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使世界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