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与股市的关系
2017-05-05 20:34阅读:42
前几天,本人在小文《因利乘便,适者生存》(2017-05-02)中讲到,股市与供求,比如,新股发行,没有必然关系。有的朋友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今天,我再赘述一下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不妨采用类比法来做解释:
假设有一家上市公司,预期收益为每年1000万元,现总资产有10000万元,其中一半是自有资金5000万元,另一半是股票资产5000万元(共有500万股,每股10元),这时,资产总值好比10倍“市盈率”。于是,股东收益率为1000(预期收益)/5000(股票资产)=20%。
现在,为了发展新项目,公司按每股市价10元增发股票100万股,融资1000万元。新项目每年预期收益率为15%,即预计每年获利150万元。这一回报率低于原来20%的股东收益率水平,有朋友便以为,这样增发将会稀释股票价值。
我们继续计算下去。股票增发完成,每年预期收益增加到1000+150=1150万元,总资产提高到11500万元(仍然好比10倍“市盈率”),股数扩大到500+100=600股,于是,股票资产为11500(增发后总资产)-5000(自有资金)=6500万元,最后,股价为6500/600=10.83元,比原来还多了0.83元。
由此可见,股票价值并不一定会因增发而被稀释。
现在,我们不妨把假设的这家公司看作是股市,而把它增发看作是新股发行,那新股与股市的关系不就清楚了?是不是?
我大A股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鸣锣开业,当时只有8只股票,起始点位95点。如果新股发行真会稀释股市价值,那如今A股数量增加到了3100多只,股市不知要跌到哪去了呢!可现在怎么硬是涨到了3000多点了呢?这说明,股市的价值与供求关系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因为股票是金融资产,所以其价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益与相应风险”的均衡所决定。不可想当然地把股价与股票供求大小联系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在一起。
通过上述假设例子的逻辑思考和纵观A股发展历史,我们即可得出:只要新股公司的质地优良,预期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水平,那么,新股不但不会压制股市和稀释股价,而且还能提升市场价值。
其实,做空股市的元凶不是新股发行,而是各种各样的腐败因素。现在,管理层加强监管力度,打击欺骗造假阴谋,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敦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承销商、券商等严格把关,规范上市企业言行,提高信披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等等,就是为了拨乱反正,净化市场环境,好让更多的优质新股上市,这不是很好吗?
当然,要让股市更加健康的发展,发挥其更好作用,除了必须始终严刑峻法,还必须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各项重大制度及机制,比如,注册制度、退市制度、抢购制度、信披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标本兼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