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这一次,我依旧有信心

2020-03-19 07:20阅读:3,430
(一)
什么时候激进也被认为是保守的,甚至是胆怯的? 股市的大多时候。过去这些年,虽然很多人会喜欢我的文章,但他们也经常教我,要杠杆,要满仓干一只股票。当我们说分散的时候,当我说我进行股票还债券平衡的时候,他们会恨铁不成钢。这里说的债券,是我偷懒的说法,我以前讨论过各种产品的收益,比如,余额宝,2.5的年回报;银行理财,4的年回报;陆金所的产品,5的年回报(新的安全产品应该也没有了);信托,7的年回报。恩,还有货币基金,逆回购等等。
我大多闲钱,放在股市里,所以,把其他称之为债券。
因为在股市消耗了我所有的精力,所以,其他产品,我唯一的要求是安全。
当年陆金所回报7的时候,同类产品的回报12,我选择陆金所,就是这个逻辑。
(二)
什么投资,在股价崩塌后,是危险的
一个是估值过高:估值高如果未来盈利增速好,也不算估值过高。但增速好,是一个概率,你要看准需要能力。为什么我说中国平安100元以都不贵,因为用传统的市盈率的角度,中国平安即便按照运营利润来算,也不到15倍的市盈率。而运营利润是比较稳定的,同时未来5年,保持这个增速概率很高。反之,上市的时候,中国平安的估值非常高,08年,从150元跌到20元以下,如果从EV的角度来说,也就和现在估值差不多。甚至现在更便宜。
第二个是企业在危机中不可修复的受损。比如有些人因为车祸,轻则器官受损;重则丢去性命。
金融公司往往在金融危机中估值被大幅杀跌,就是人们担心它出现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花旗从100多美元跌到1美元,这不算是最惨的。美国全美最大保险公司AIG就差一步破产,也不算最惨的。
中国的保险公司,因为不允许做高风险的次贷(AIG险些破产的原因);中国的银行,银行一些债务是国家保底的,比如地方债等,因此,风险也远远低于境外的“独自自主”的银行。国外机构,在评估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往往会高估中国金融公司的风险。
所以,低估值,合理估值买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16年,我半仓H股ETF,就是懒人做法。后来港股暴跌,从1元跌到0.8元左右,我没担心过一天。连看都不看。
在08年,我有一个计划,就是在熊市里买入折价百分30的封闭式基金。这个计划。如果当初2000点以下实施,我的计划,那么,就一样是个不操心的赚钱策略。
(三)
r>巴菲特买航空股,算是买到最惨大行业。
但巴菲特的逻辑是,想想,从现在开始的10到15年,他们会搭载多少乘客?他们的利润率会是多少?
这是买资产的方式
买一亩田,想想,这亩田未来的年产出大概是多少,利润会是多少。
然后,把未来赚的钱,折现到现在
就知道这亩田的价值是多少,与它今天是涨是跌没有关系
我喜欢用田来比喻,是因为,他和指数基金一样,比较容易算。
(四)
美国市场,最近历史性的熔断了三四次,这算是黑天鹅这个级别的小概率事件了
石油价格,跌到30年前,这是疯子般的价格,正如十几年前,是有价格冲破100美元
市场的小概率事件多了,说明这就是市场的本质,就是极度癫狂
面对非理性的市场,
需要讨论的是自己的投资系统是否能够充容面对
这次做得不好,那下次就改进
加杠杆的,这次活过来,未来就要谨慎
投资自己没有把握的公司,最终离场,那么,下次就有把握再买
买的时候,先假设股价腰斩,自己也可以安然应对
(五)
各国政府,拿着各种工具,包括印钞工具,不让做空工具,……
对危机的处理依然非常小白
让人失望,越处理市场越慌
但我相信人类的智商不可能永远处于这种状态
疫情在中国肆虐了6-8周,
目前已经过了最难的时候
世界的疫情,过几个月
也应该有好转的时候
我相信这点
我也相信,我手上的股价,或长或短,终将回到我的成本线上
并且最终获取满意的回报
在股市里,这种事情经历多次了
这一次,我依旧有信心
(六)
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可以完全不关注
因为疫情,只会刺激人们未来的购买欲望
而长期投资,只要十年期国债在1.5以上,
我认为保险公司的保单,就不会亏损
而如果十年期国债在2.5左右,
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就能实现他们的投资假设
更多内容,可以看我的知识星球。
这一次,我依旧有信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