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时候激进也被认为是保守的,甚至是胆怯的? 股市的大多时候。过去这些年,虽然很多人会喜欢我的文章,但他们也经常教我,要杠杆,要满仓干一只股票。当我们说分散的时候,当我说我进行股票还债券平衡的时候,他们会恨铁不成钢。这里说的债券,是我偷懒的说法,我以前讨论过各种产品的收益,比如,余额宝,2.5的年回报;银行理财,4的年回报;陆金所的产品,5的年回报(新的安全产品应该也没有了);信托,7的年回报。恩,还有货币基金,逆回购等等。
我大多闲钱,放在股市里,所以,把其他称之为债券。
因为在股市消耗了我所有的精力,所以,其他产品,我唯一的要求是安全。
当年陆金所回报7的时候,同类产品的回报12,我选择陆金所,就是这个逻辑。
(二)
什么投资,在股价崩塌后,是危险的
一个是估值过高:估值高如果未来盈利增速好,也不算估值过高。但增速好,是一个概率,你要看准需要能力。为什么我说中国平安100元以都不贵,因为用传统的市盈率的角度,中国平安即便按照运营利润来算,也不到15倍的市盈率。而运营利润是比较稳定的,同时未来5年,保持这个增速概率很高。反之,上市的时候,中国平安的估值非常高,08年,从150元跌到20元以下,如果从EV的角度来说,也就和现在估值差不多。甚至现在更便宜。
第二个是企业在危机中不可修复的受损。比如有些人因为车祸,轻则器官受损;重则丢去性命。
金融公司往往在金融危机中估值被大幅杀跌,就是人们担心它出现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花旗从100多美元跌到1美元,这不算是最惨的。美国全美最大保险公司AIG就差一步破产,也不算最惨的。
中国的保险公司,因为不允许做高风险的次贷(AIG险些破产的原因);中国的银行,银行一些债务是国家保底的,比如地方债等,因此,风险也远远低于境外的“独自自主”的银行。国外机构,在评估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往往会高估中国金融公司的风险。
所以,低估值,合理估值买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16年,我半仓H股ETF,就是懒人做法。后来港股暴跌,从1元跌到0.8元左右,我没担心过一天。连看都不看。
在08年,我有一个计划,就是在熊市里买入折价百分30的封闭式基金。这个计划。如果当初2000点以下实施,我的计划,那么,就一样是个不操心的赚钱策略。
(三)
什么时候激进也被认为是保守的,甚至是胆怯的? 股市的大多时候。过去这些年,虽然很多人会喜欢我的文章,但他们也经常教我,要杠杆,要满仓干一只股票。当我们说分散的时候,当我说我进行股票还债券平衡的时候,他们会恨铁不成钢。这里说的债券,是我偷懒的说法,我以前讨论过各种产品的收益,比如,余额宝,2.5的年回报;银行理财,4的年回报;陆金所的产品,5的年回报(新的安全产品应该也没有了);信托,7的年回报。恩,还有货币基金,逆回购等等。
我大多闲钱,放在股市里,所以,把其他称之为债券。
因为在股市消耗了我所有的精力,所以,其他产品,我唯一的要求是安全。
当年陆金所回报7的时候,同类产品的回报12,我选择陆金所,就是这个逻辑。
(二)
什么投资,在股价崩塌后,是危险的
一个是估值过高:估值高如果未来盈利增速好,也不算估值过高。但增速好,是一个概率,你要看准需要能力。为什么我说中国平安100元以都不贵,因为用传统的市盈率的角度,中国平安即便按照运营利润来算,也不到15倍的市盈率。而运营利润是比较稳定的,同时未来5年,保持这个增速概率很高。反之,上市的时候,中国平安的估值非常高,08年,从150元跌到20元以下,如果从EV的角度来说,也就和现在估值差不多。甚至现在更便宜。
第二个是企业在危机中不可修复的受损。比如有些人因为车祸,轻则器官受损;重则丢去性命。
金融公司往往在金融危机中估值被大幅杀跌,就是人们担心它出现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花旗从100多美元跌到1美元,这不算是最惨的。美国全美最大保险公司AIG就差一步破产,也不算最惨的。
中国的保险公司,因为不允许做高风险的次贷(AIG险些破产的原因);中国的银行,银行一些债务是国家保底的,比如地方债等,因此,风险也远远低于境外的“独自自主”的银行。国外机构,在评估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往往会高估中国金融公司的风险。
所以,低估值,合理估值买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16年,我半仓H股ETF,就是懒人做法。后来港股暴跌,从1元跌到0.8元左右,我没担心过一天。连看都不看。
在08年,我有一个计划,就是在熊市里买入折价百分30的封闭式基金。这个计划。如果当初2000点以下实施,我的计划,那么,就一样是个不操心的赚钱策略。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