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米勒的教训:控制回撤是核心要素
2016-02-20 19:35阅读:3,617
今天的故事先从下面这张图说起:
图片是网上偶然看到的,不是特别清楚。but you get the
story。比尔米勒曾经是华尔街眼中的彼得林奇接班人。32岁就成为Leg
Mason基金经理的他,从1990年开始管理著名的Value
Trust基金。其中,连续15年战胜标普指数。1998年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期,被晨星评为最佳美国基金经理,一年后他被评为十年期最佳基金经理。
米勒的风格是典型的价值投资,逆向投资。在好公司下跌的过程中勇于买入,而在市场达到共识的时候勇于做空。(华尔街的原文是long
headline risk and short
conventional
thinking)。他持有股票的周期也很长,一般为5年。
当然,这不是故事的重点。2006年开始,比尔米勒恶梦的三年也开始了。当时由于错过了能源股的大牛市,导致旗下基金当年涨幅仅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5.9%,同期大盘涨幅15.79%,首次跑输大盘。到了2007年,金融市场开始出现信贷危机,美联储在2007年8月17日和9月18的连续两次降息使米勒错误地认为危机已经解决,并重仓金融股,导致基金当年收益下跌6.7%,而同期大盘上涨5.49%。最恐怖的是2008年。米勒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甚至变得有些固执。他在金融股的暴跌中,大跌大买。这种过去持续有效的方法在2008年突然失灵了。而且米勒不断中“地雷'。他投资的贝尔斯登、华盛顿互助银行、花旗集团、美林证券、房地美和AIG等公司最后不是被收购就是被政府接管,给基金造成了惨重损失。在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美股大盘整体暴跌37%,而米勒的基金损失则高达55%。
如果我们再看最上面那张图,我们发现,连续三年的跑输市场,特别是2008年的暴跌给米勒的业绩带来巨大伤害。连续15年战胜标普的超额收益,在那一年全部毁于一旦。这给Legg
Mason以及比尔米勒本人的声誉都带来巨大影响。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曾经和某机构一起去美国拜访Legg
Mason,他们的管理层也说2008年给公司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公司的股票管理规模已经少于固定收益管理规模。
很久以前看过这个案例,这几天重新看到这张图想起经典的Legg
Mason滑铁卢,还是让我感慨万分。几点感触:1)价值投资者一定要避免Value
Trap。但是怎么避免?真的很难说。我个人的感觉是要理解商业模式,而不是仅仅买低估值的。思考低估值背后的原因。自上而下看宏观风险,而不仅仅是看一家公司;2)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任何一次大的回撤都几乎是致命的。米勒那么牛,曾经是投资界的梦之队。但是一次大的回撤对他本人和所在机构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风控太重要。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当年老虎基金的罗伯逊管理资产规模一度超过索罗斯,而他一直将超越索罗斯看做是人生目标。然而,在网络股泡沫中罗伯逊做空互联网太激进。最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两个月清盘。今天索罗斯依然活跃在投资界,而罗伯逊却只能成为经典回忆。
以比尔米勒的例子和同学们共勉。投资是长跑,也是一辈子的事业。无论过去多么成功,需要学会清零,避免路径依赖。特别是目前做私募的兄弟们,一定要切记:投资死一次就够了。控制回撤和风险。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享受明天的阳光。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