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微课视点】向TED学微课,向可汗学翻转: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2016-04-18 23:00阅读:

【微课视点】向TED学微课,向可汗学翻转: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向TED学微课,向可汗学翻转 :访胡小勇教授》

特约记者:冯智慧1 龙西仔1
本访谈发表于《数字教育》,2016年第2期,可参照阅读。
编者按:近年,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微课浪潮”。随着微课技术的日益普及,更多的老师开始从关注微课的技术开发,转向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微课?以及如何才能用好微课?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在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展开了持续的深入研究。本刊特邀访谈了胡小勇教授,为我们分享微课浪潮中如何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迈向创新应用的新观点,以飨读者。
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信息化教学创新。任中央电教馆全国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上外”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两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智慧学习环境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教学有效模式和方法研究”战略研究项目,开创了“信息化教学创新”学术博客: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
一、“好微课”,是学生喜欢的微课

记者:胡教授好!针对“微课热”,您认为怎样的微课,才是“好微课”呢?

胡小勇:谢谢提问。微课,是个新事物。对微课的认识,也处在一个由浅入深,百花齐放的状态。怎样评价一个微课好不好?这是一线老师学习微课时最想问,也最关心的事情。其实,各种评比活动对微课的评价标准也是尺度不一,各有特色的。一般来说,可以从选题、设计、呈现、技术、效果这几方面去评价微课。这包括:选题是不是有针对性,内容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内容呈现是不是生动有趣,制作技术是不是声画清晰,应用效果是不是让人释然通悟,学得通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的角度不同,看“好微课”的观点也会不一样,或者表述不同。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好微课,更有意义?我们在《数字教育》专访中曾提出了“微课新界定”[1] ,强调微课要体现“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喜欢的微课”说起,从学生和学习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好微课”,这样更有针对性。

记者:您刚才提到“学生喜欢的微课”,为什么要从这儿说起呢?

胡小勇:说要做“学生喜欢的微课”,是一种强调“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的理念。鞋是不是合脚?肯定是穿鞋的人最能体会。如果老师感觉微课做得好,但与学生的感受脱节,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认同,那就肯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2014年底,成都有位叫罗春的地理老师,他把网络神曲《小苹果》改编成了一个《大中国》版的微课,火遍学校。这个微课的内容涵盖了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于这个微课,有人表示不太严肃,但也有人很喜欢,感叹“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地理成绩了”。我特意拿它问过很多一线老师和学生的意见,表示喜欢和支持的占了绝大多数。《大中国》是个有创意的微课,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认真看它,你会发现罗老师用了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地理知识展现出来,用精心设计的歌词把每个行政区域的位置关系唱了出来:“山东山西分两边,广西广东左右站,两河两湖还在中间,美丽上海和重庆,厚重北京和天津,还有我的家乡四川……”再配上图片和文字介绍,网友称“听一遍歌词就记住地图了,再看一遍视频就记住这些地方的特色了。”再细看,它不但让学生快速记住了地理知识,甚至还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香港澳门他们都是特别行政区,台湾宝岛,爱你永远,生死相依!”
一个学生喜欢的微课,更容易成为“好微课”。首先,因为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和材料作为背景,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用认知心理学来说,这叫“选择性注意”。其次,因为微课内容与学生有“共同经验”,更能容易与学生引起共鸣,促进第二层次的“选择性理解”。当然,如果只是做一个流于取悦学生娱乐心理、和教学无关的“微课”,那只能是“娱乐片”,而非不是一节“好的微课”。对于学生的爱好需求,老师不只是在形式上简单迎合,而是更要擅于发现、提炼和转化,结合教学目标做进一步的创意设计和深入引导。

记者:那什么样的微课,才算是受学生欢迎的微课呢?

胡小勇:什么是学生喜欢的微课?当然要听学生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我们的观点。我先讲另一个有趣的例子,看看学生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发起了“J课堂”微视频研究。在一次推进会上,有几位学生创客分享了自己做的微课。通过现场问答,主持人问学生代表为什么他们要做微课?有学生表示因为看到老师做的微课说教性太强了,没法看。当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微课时,学生表达的主要观点有:要“选择一个吸引眼球的主题”。万里城实验学校的马逸飞同学,做了个微课叫《秒杀感叹句》。当说到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时,马同学解释到:“取题目要有幽默感,要选择一个吸引眼球的‘点’,要符合同学的‘ 口味’,同时‘ 秒杀’在游戏里表示‘非常厉害’,形象地比喻了快速学感叹句用法的意思”。要抓住关键学习内容来做微课。洛川学校的吴依依同学做了一个《跟着学霸学化学》,她解释到:“选题突破口是从平时同学常向她请教的问题、同学容易错的地方,思维容易‘卡住’的地方入手来做微课”。要采用富有喜感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来做微课。铜川学校樊龙颖同学做了一个《分数擂台赛》,谈到为什么要用富有特色的快速语言来表达时,说“节奏要快,慢了没有人听”。
看完这个视频,我挺受启发的。在视频中,除了表达可能不太精确外,学生们的观点和专家们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如果要说有的话,就是当学生表达这些观点时,现场师生表示广泛认同,一片欢声笑语。为什么学生的观点,会特别受学生欢迎呢?关键就在于引起了共鸣!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共同的思考方式、相似的学习困扰等,都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想要一节怎样的微课,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来呈现内容,让学生感兴趣,这样才能使微课做的更好。
二、向TED学习,做出好微课

记者:刚才您举了两个例子,有趣又有启发。您还能多分享点其它案例吗?

胡小勇:我曾经在博客上写过一篇博文,叫《“像TED一样演讲”:用9个法宝流通21世纪的思想货币》。其实TED的微型电视演讲系列,对我们做微课也挺有启发意义的。TED(本刊记者注: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被认为是全球最高水准的演讲视频集,每个讲座不超过18分钟。它已经发布了10万次演讲,累计点击量超过50亿。卡迈恩•加洛总结了TED演讲集中最受观众喜欢的优秀演讲的成功秘诀,包括:一、分享激情;二、分享故事;三、标题精简;四、用点轻幽默;五、创建多感官体验;六、PPT中多用图片,而不是文字;七、坚持18分钟定律;八、多加练习;九、不要装样子。
微视频,是微课内容的核心载体。许多TED视频的好经验,可以融会贯通到微课制作之中。TED的演讲视频集,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微课,但当中的成功要点,确实可以迁移到我们的微课设计和制作之中,例如聚焦好主题、带点幽默、控制时间等。

记者:您还能为微课的设计制作,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吗?

胡小勇:我尝试先列几条,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内容为王。务必科学正确、学科适切。微课要传递优质的学习内容,必须要遵守学科规律,做到内容科学、准确,不能因小失大,因形式而放弃了内容的科学性。
第二点,聚焦,再聚焦。换句话说,最好是坚持“一个微课,就讲透一个点”。微课内容的特点是精,教学内容的高度聚焦,才能更好地体现微课的价值。
第三点,控制好时间。一项基于edX的大数据统计表明:无论视频有多长,观众们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我们提出相似的建议,单个微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5-8分钟。
第四点,有导学设计。我们认为“照着稿念内容”的做法,哪怕是达到甲级播音员的普通话标准,也不是最好的内容呈现法。要在微课中设计好的导学,才能引人入胜,为学而动。我们在专栏中曾总结了常见的微课导入方法,包括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等等。
第五点,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清晰地呈现关键概念、关键技能、关键步骤。简单内容可以快速讲,简略讲,但关键重难点要停一停,突出讲。对于重要概念的讲解,应当讲清是什么;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应该分步演示如何做;对于释疑解惑的教学,应当讲透关键点。
第六点,有始有终。做到点题与总结相呼应,开始时要点题,结尾时要对要点进行再概括,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头尾呼应。
第七点,形式,为内容增值。做好声、画、字配合,把各种声音和画面配合好比例、节奏,还要在微课中适当加入各种提示性信息。例如,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通过符号、划线、标注、关键词变色或者放大等,提醒学习者关注重点信息,必要的时候还要加上字幕。
三、向可汗学习,用好微课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微课很火,但同时有全民做微课,寥寥用微课的现象。您能谈谈如何用好微课吗?

胡小勇: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一个好的微课,只代表老师有了上好课的“应手之物”。但是,这不代表老师就能把微课用的得心应手,上好课。从“做好微课”到“用好微课”,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就成了“全民做课件”。
怎么用好微课呢?大名鼎鼎的可汗学院,或许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范例。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创立的。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教育组织,它主要在云平台上用微课来进行免费授课,几乎到了“地球老师都知道”的影响力。
如果初看可汗录的微视频,很多中国老师也许会有点小失望。因为,你看不到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口若悬河的主讲人。我曾经开玩笑说:要是从比赛的角度来看,可汗录的微课在国内微课大赛上,顶多也就能拿个“鼓励奖”。不过,可汗录的微课却很受美国学生欢迎,可汗学院也大获成功,比尔Ÿ盖茨都表扬可汗:“你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可汗录的微课看似不是最棒的,但用的效果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我们要向可汗模式取取经:用好微课,不只是要靠微课本身,还要把微课和各种教学要素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应用效益的最优化。

记者:您能谈具体一点吗?可汗怎么实现了应用效果的最优化?

胡小勇:第一,可汗,录微课抓重点!仔细看可汗录的数学微课,删繁就简,去除了多余的附加信息,追求学科本质。从学科规律出发,讲生活数学,生动地讲好数学。
第二,可汗,不是用一个微课在战斗!可汗,是个劳模。最新的数据,他已经录了近5000个微课,可汗学院上的微课更是成千上万,并且这些微课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了有效的系统组织。所谓“独木不成林”,一个微课的价值有限,但前后关联成系列、成建制的微课,比单独一个微课,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三,可汗,不只是用微课在战斗!可汗把微课放到可汗学院上,他用云平台实现了微课的高效管理;他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进度和风格的充分记录和有效诊断,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提速增效。
第四,可汗,不只是用简单放微课的方式在战斗!可汗把微课资源和混和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具体的做法是,采用云平台支持的翻转课堂来用微课,把学生自学微课和各种形式的辅导释疑相结合,实现了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双重惊喜。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翻转课堂”,能再分享怎样开展有效的翻转教学吗?

胡小勇:这个问题,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讲完的。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其他场合提过一些自己的看法[2][3]。翻转课堂在中国,有“冰水两重天”的解读。“拥翻者”言之:翻转课堂是教学的创新,将横扫课堂弊端的牛鬼蛇神,翻转之于中国教育相见恨晚。“反对者”拍砖:翻转进课堂,若似抗日之神剧,祸国而央民。两类观点不乏灼见,各有理有据。我的观点是,翻转课堂是一个好东西。但同时,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从美国而来,而中美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在我国不能简单地移植翻转课堂结构。
世上没有一个万能的“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课堂,也没有一种成功的方法,可以套用到所有课堂。翻转概念固然诱人,有效设计、创新应用才是王道。微课,是一种优质的好资源,但它不是成功开展翻转课堂的唯一因素。清晰地了解翻转课堂的特征内涵,是进行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但只了解翻转的结构还远远不够,老师们还要了解翻转的实操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技术条件和教学实际进行不同环节的优化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技术条件用心去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才能打造成功的“翻转课堂”。我建议,在开展翻转课堂时,一是要深入思考它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儿?不能用一种赶时髦和随大流的心态去做翻转课堂,结果形似神离;二是要研究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是什么,并如何去创造这些条件?三是既要了解翻转课堂的“基本式”,也要研究各种有效的“变式”。

记者:谢谢您的精彩观点。微课专栏结束以后,还期望能看到您更多的研究成果。

胡小勇:微课的兴起,是因为它并不是技术上高大上的东西。我们不希望微课是一阵风,来得急,走得快。面向各种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分对象、分层次、分类型、分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把微课用好和用活。感谢《数字教育》杂志社,给了我们团队展现成果和观点的平台。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将会陆续介绍一批微课设计和翻转应用的新成果,欢迎大家关注和指正,谢谢。
Learning to develop Micro-Lecture from TED, and Flip Classroom from Khan Academy
——An Interview with Pro. Hu Xiaoyong from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tring Correspondent: Feng Zhihui, Long Xizi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1


[1] 冯智慧,郑晓丹. 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 数字教育,2015,04:56-60
[2] 胡小勇.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J]. 教育信息技术,2015,11:3-6
[3] 胡小勇,吉豪婵.拥抱混合式学习,从容应对互联网+”[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5:4-9
相关资源链接:
1、【新视点】'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459fdfec0102xfmc.html?vt=4
2、【微课视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专访胡小勇教授和胡铁生老师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459fdfec0102xcs4.html?vt=4
3、【新视点】专访胡小勇教授:拥抱混合式学习,从容应对“互联网+”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459fdfec0102xcs4.html?vt=4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