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2021-02-01 03:36阅读: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每个男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小男孩。
男主没死,死的是“异形”。女主用爱使男主得到了救赎。小男孩被女主收养。长大后,他成了一名宇航员。
——非线性叙事哟!爱信不信!
没错,同一部片子,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可以不同。
不存在什么政治隐喻,审美趣味而已。就像这是一部科幻片而不是其他别的类型的电影一样。电影只是恰好需要一张老照片作为背景,导演只想借用前苏联宇航员的角色讲个故事罢了。没有“极权”,没有生化武器,没有“圣母”,没有“平庸之恶”,也没有“洗脑”与“反洗脑”的游戏。只有人性。
——太敏感了吧?“冷战”都过去三十多年了!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男主、“异形”(怪物)和小男孩,“三位一体”。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异形”,妖由人兴,它只是恐惧心象的化身。恐惧根源于童年的精神创伤。虽然时过境迁,但遇到合适的时机,比如幽闭情境下,那片阴影便会在体内悄无声息地伸展开来,甚至变成一只可怕的怪兽。男主对儿子的负罪感,其实是童年创伤造成的羞耻感的体现。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为什么?因为身处这类密闭空间已足以让他产生大量皮质醇了。
这是一位科幻迷的梦魇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科幻片的影子,例如:《异形》、《异星觉醒》、《降临》、《毒液:致命守护者》等等。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心理片,气质沉郁又不失温情。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男主因为严重的心理状况进入了一所心理诊疗机构……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女主实际上是他的心理医师。她敏锐地发觉了男主隐藏于潜意识之下的伤痕,并通过模拟回到男主幼年时期方式对那段痛苦记忆进行了解构重组,让男主获得了新生。她采用的似乎是精神分析疗法。同时,影片又于不经意间流露出袅袅的宗教思绪。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异形:契约》剧照
另外,女主背脊上一条长长的疤痕突显很容易惊吓到敏感的“异形粉”啊!《异形:契约》中血淋淋的破背场景瞬间浮现眼前!我想,导演在这儿应该只是为了表示女主也曾经历过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吧。她也与“怪物”遭遇过,且最终战胜了它。她对那种恐惧毫不陌生,所以才敢于直视。并不一定代表片中的“异形”跟女主有啥直接关系。
如果你还是体会不了男主的心境,不妨回顾一下演员王子文当年的现身说法。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神经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早期经历极大地影响着脑部神经网络结构。童年创伤可导致杏仁核、海马、前额皮质等脑区的形态和功能改变。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依恋和独立是一体两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来自父母的爱与陪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亲密关系有助于儿童建立足够安全感和自信心来独立地面对未知世界。当然,过犹不及,溺爱和过度控制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对于儿童而言,这里的客体关系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亲子关系。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缺乏一个紧密而包容的成长环境,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从而极易造成精神和人格障碍。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晴雅集》剧照
心疼王子文一分钟!当年惊弓之鸟般孤立无助的小女孩,一路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我们面前,该要多大的勇气啊!然而,时至今日,她依然得不断返身舔舐伤口:我是谁?从哪里来?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这个创伤可能伴随她一辈子,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单亲小女孩的故事,去年还有另外一部欧洲电影:《比邻星》( Proxima)。主角是位太空人妈妈。
幸运的是,那个小女孩世界里没有怪物。而且超治愈!
特别推荐给本片男主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维什尼亚科夫同志。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


2021-1-28 草
© 本文版权归本博主所有,任何商业转载请联系博主。
更多精彩影评,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Dong声色
《寄生异形》:科幻迷的梦魇BuDong声色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