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王莽迅速败亡,果真是推行“新政”操之过急导致的吗?

2020-01-12 10:08阅读:
我们首先用倒推法来细细的审视王莽和他的新朝败亡的大致过程,然后再来看看他推行新政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然后再深究背后的根源。
公元2310月,长安周围几个县的豪族察觉到了王莽新朝的虚弱不堪,京师长安兵力严重不足,等同于不设防的城市,于是乎纠集数千人攻入长安,大肆劫掠,经过短暂的战斗即突入王宫,在乱军中将王莽杀死。
逆推第一步:京师重地,竟然被一帮乌合之众轻易突破,说明兵力极其薄弱,而长安防御体系的崩溃,源于王莽的政府军主力部队在昆阳之战中被刘秀指挥的汉军彻底击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连串的倒戈和反叛,王莽和他的新朝再也没有机会恢复过来。
逆推第二步:昆阳之败,主因是刘秀哥哥刘伯升率领的,以南阳士族为主的南阳军与新市军、平林军和实力最强大的赤眉军达成战略同盟,共同对付王莽的政府军,抵消了政府军在数量和资源上的优势。
逆推第三步:南阳地主士绅之所以举兵,是因为数量庞大、流窜作战赤眉军主力在不断的逼近,由于其处于严重缺粮的境地,对地方豪强已经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不得不发动起义。这样不但能挽救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财产,而且能恢复那个代表自身利益的王朝,汉!
逆推第四步:声势浩大,席卷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赤眉军起义是怎么产生的——黄河改道导致水灾频繁,饥荒蔓延民不聊生,而政府手中有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救助,农民只能拿起武器,用暴力手段来争取活下来的权力。
逆推最后一步:王莽的新朝政府手中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救助灾民,可是西汉末年,战乱发生之前,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总体上是处在上升通道,那么民众创造出来的财富只能是被世家大族、豪绅地主拿走了,这便是王莽推行新政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推理小说《十三条舌头》最终章节+后记
换句话说,假如王莽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粮食,能够满足灾民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便有很大的机会让农民起义消弭于无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莽新政的推行不是操之过急,而是操之过缓!
哀帝死后,王莽在他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完全掌握了西汉的朝政,应该立即开始着手处理、解决西汉面临的社会问题,全面推
行新政。要知道,当时王莽是以大将军的身份,以刘姓皇室的名义来推行的,又有太皇太后的鼎力支持,皇族内部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抗拒的,而政府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政”假使能早推行几年,既充实了国库,又让百姓满意,王朝更替完成之后便能更加顺畅的延续,钱粮积攒的越多,应付突发情况的回旋余地也越多,同时,那些心怀不满的豪族没有底层民众的支持,根本没有机会挑战朝廷。
可惜,王莽在疑虑重重之中前思后想,错过了推行新政的最佳时间窗口,把自己和王朝带入了死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