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2021-12-22 18:45阅读:
继续新疆旅行。今天的话题是: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的帽子】。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中国古代有一种“冠礼”,说的是男子到了20岁就要戴上一顶特别的帽子,以示成人,于是后世把20岁称为“弱冠”。如今,帽子在庞大的汉民族群体中有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却没有了统一的规矩;20岁的人连年辈出,戴帽子的礼数却已经不知所踪——
很多人丢掉了帽子——即便有,也往往只作装饰与御寒。然而:到过新疆旅行的朋友有没有发现,这片土地,让我们又重新“捡”回了帽子的意义。这个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在疫情之前,喀什市每年接待游客数以千万人次计,所以虽然它是一个边陲小城,但博物馆却建设得十分体面:分门别类,大方端庄。其中就有一个区域是专门用来展示本市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在这个区域,最吸引我的是喀什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鞋帽,还有工艺品。
见微知著,喀什地区少数民族生活风貌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藏在服饰鞋帽里。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生活在新疆的就多达47个,喀什境内也有十几个。在我个人的感受中,新疆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格外重视头部的装束,帽子极具代表性。而我的经验是:在新疆旅行,想要成功地将各个少数民族识别,不需要看脸,不必对话,一顶
帽子足矣。
在喀什博物馆“衣帽区”的所有展品中,属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最为亮眼,最有辨识度。咱们就以这两个民族举例,聊一聊有关帽子的趣事。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维吾尔族的帽子和服饰
维吾尔族的帽子是特别的。它不像回族的白帽那样只戴在男人的头上,也不像柯尔克孜族的帽子那么丰富多样——未婚女子、已婚女子和中老年妇女的花帽、头巾有着明显而相对森严的区分——维吾尔族的帽子是一辙相通的。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在喀什的维吾尔族老乡家做客的时候,我发现这个民族的四棱小花帽“尕巴”所适用的人群范围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贫富高低,是一视同仁的。唯一的区别在于装饰:
女孩子会在帽檐上安装彩色的纱巾,或在帽檐下添加细细的(假)长辫子,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此外,维吾尔族男女花帽的花纹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通常来说,织绣越精细、花纹越丰富、装饰物越珍贵的四棱花帽价格越高。但在我的印象中,尕巴的神奇之处更在于,无论它的细节设计得多么琐赘,却始终可以保持住简洁规整的轮廓,清爽、清晰。它不会抢了美貌的风头,也不会超脱原有的造型,仿佛有一种“默不张扬”的规矩隐隐在内,让人觉得甚是巧妙。在新疆旅行久了就会发现,事实上这样的“潜规则”也藏在维吾尔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维吾尔族人的建筑、民居,无论装修豪华也好,简朴也罢,它们永远都分为三个层次:客厅、餐房、储藏室。要么就是外屋、中屋、内屋。其中以南疆喀什的阿以旺民居最具有代表性。
你会发现,南疆人民不喜欢住在复杂的房子,他们更愿意把家搞成一个平面。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的房间分布在院子的角角落落,就连用具都最大限度地去“铺展”。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喜欢搭建,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必须要节省空间,否则不会把自己的家“摞”起来。他们有着特别大的院子,特别大的厅,特别大的花圃,还有攀爬满处的葡萄藤。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除此之外,这样的规则也体现在维吾尔族的饮食方面。
新疆的馕、手抓饭,还有烤包子是流传了上千年的食物,这样的数据是从喀什博物馆里所展示的这一地区所出土的文物、器皿中推测出来的。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些食物的做法、配料始终未变。包括饮茶的习惯在这一地区的流行程度,不亚于维吾尔族的四棱小花帽,男女老幼“通吃”。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新疆人很聪明,但他们是“固执”的。我把它理解为,一份对信念的坚守。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民间艺术们久经传承而不褪色,是经住了时间的考验的。它们像一棵棵参天的大树,吸引着人们一遍遍地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钻进“森林”去探寻各自的美好。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塔吉克族的帽子和服饰
相比来说,塔吉克族的帽子就是另外一种风光了。
这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只有区区数万,属于少数民族中的少数,且我国的塔吉克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与多国交界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保留着传承2000年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部落式的人文风情: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由于高原早晚温差大,四季不明确,甚至一年有三个季节飘雪,又因为在塔吉克族的家庭结构中,男人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所以“主外”的汉子们是要出门闯荡以求养家糊口的一群人,这一点反映在塔吉克族男人的帽子上: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塔吉克族的传统男帽是没有年龄约束的,老人孩子都一样戴,样子也大体相同:质地厚厚的、用料绒绒的、四周圆圆的,顶子平平的,帽檐可以放下来的(保护脸颊不受寒气侵扰)。这种帽子的确是非常保暖,适宜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造型嘛乍一看并没有多么别致,但细赏就会发现,其实帽子上面也绣着漂亮的花纹,但做得非常不显眼。这一点也契合了塔吉克族男人们低调、内敛的性格: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生活中的塔吉克族男人就像鹰犀利、强壮是他们的向往,忠诚是准则,他们外表开朗,表达方式含蓄,有时候做事一板一眼,就像帽子的颜色一样,深沉、不张扬,唯有跳起舞来的时候“真性情”才会彰显。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塔吉克族的女人: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塔吉克族女人的服装大多数时候都是艳丽夺目的,帽子也是如此。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提到过,塔吉克族女人的帽子叫“库勒塔”,一般来说都是手工制作的。好的库勒塔帽是昂贵的,一只帽子的价格可以买一头羊。它们看起来薄薄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壳壳”,装饰大于实用,事实上,没有简化的库勒塔帽也是很保暖的。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我看到过塔吉克族女人在冬天戴的帽子,它的后面装有一个小小的“帘子”可以护住脖子,两侧也有小“页子”可以护住耳朵,就像没有简化过的新娘礼服那样,很实用的。
此外,每当出门的时候,上了年纪的塔吉克族女人会在帽子外面扎上一条白纱巾,小孩子则多用黄色的纱巾。而围着红色纱巾的塔吉克族女人无一例外都是新娘子,或者已经出嫁了的少妇。这算是一个小攻略吧:
纱巾是在塔县旅游的时候区分塔吉克族女人的年龄和辈分的一个重要的凭据。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事实上,塔吉克族女人帽子上的装饰点缀也契合着日常的生活:
由于这是一个“女主内”的民族,所以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塔吉克族的女人一生中通常只有三件事:嫁人、生孩子、做家务。她们有很多的时间去打扮自己,也打扮自己的家里: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精致的花卉十字绣,细纱的蕾丝花边,闪亮钻珠的装饰品,以及五颜六色的手绘花纹……就像库勒塔帽上的几何纹路一样耀眼,但又让人感觉不到杂乱,只有精心的味道,还透着一份安静、知足的享受。身处平均海拔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他们却是我见过的最热爱生活的一群人。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喀什博物馆有着30年的历史,是我在新疆旅行路上见过的展示古丝路文化最精彩的博物馆之一。此外,它还展示了很多独特的喀拉汗王朝文化遗物。这两天我会陆续将我在喀什博物馆里记录下来的各类文物整理出来,并把它们的历史和故事在文章中做一个展示。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新疆游记|喀什博物馆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帽子和服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