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隋炀帝: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2021-03-10 20:02阅读:
隋炀帝: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这是隋炀帝杨广临行前给后宫嫔妃最后的临别赠言,意思是说我最向往的还是江南的风花雪月,秋水情深,远征辽国只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只要容颜还没有老去,离别只是暂时的。
只是他怎么想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出生第一家庭,父亲杨坚是隋朝的开国之君。从他的祖父杨忠开始,杨家就已经发迹了。虽然杨忠无缘于皇位,但是大隋至少有一半的江山是杨忠打下来的。
杨忠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后来追随宇文泰出生入死,才当上了西魏十二将军。成了官陇贵族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八柱国。
可以说杨忠用一生的奋斗,才为杨坚赢得了一个君临天下的机会。正因为杨家的地位显赫,杨坚才能娶到独孤信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独孤皇后。如果没有这种政治联姻就不会有“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这样的感叹。
孤独信是继宇文泰之后,八柱国里最有实力也最有威望的人。包括杨忠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得到了独孤信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整个官陇集团的支持。
大象二年,也就是公元580年,周宣帝宇文赟驾崩,幼主宇文阐才年仅七岁。杨坚的篡位似乎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了。
我曾经说过隋朝是一个伟大到可以和秦汉并论的朝代。隋文帝杨坚开创了“开皇之治”,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在五胡十六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一个无与伦比的强大的帝国。在外国人的心中隋文帝是偶像,可是又为什么大多数国人都不喜欢他呢?
最终极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过于刻板,所以使整个大隋王朝都缺少一种气度。
众所周知,隋文帝是一个节俭到极致的人,所以明明粮仓和国库都很充足的情况下,遇到天灾,他不选择去赈灾,而是带着灾民一起逃难,看似深得民心,实则不识大体。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杨坚也是“养而不教,杀之”,杨坚有五个儿子,皆是一母同胞,原本这样的亲兄弟应该感情更好才对,就因为他
废了长子杨勇,原因也很简单,看不惯他奢侈享乐。不得不说,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真的是绝配,一个极度节俭,一个倡导“一夫一妻制”,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过犹不及。他自己节俭就要求所有人和他一样节俭,独孤皇后信奉一夫一妻制,就要求所有人和她一样专一。
杨广之所以能取代杨勇,正是迎合了杨坚的厉行节俭,其实杨广比杨勇更奢侈,更爱折腾,只不过他更善于去伪装。
继位后的杨广为了满足他强大的虚荣心,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建设,开凿了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这是很伟大的壮举。但是他没有认识到与民休养生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与此同时,开始营建东都,修驰道,筑长城,盖行宫,造龙舟,这些浩大的工程需要的民力财力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征伐之路,先是大破契丹、吐谷浑,收复西域,后又经略海外,打败了日本等国,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遣隋使的原因。
最后却在高句丽那里止步不前。
隋朝灭亡的开端就是三征高丽的失败。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亲率百万雄师远征高丽,却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滑铁卢。隋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农民起义的战火在山东点燃。但是在这位骄傲的天子眼中,这些小股的流民绝对掀不起什么风浪,根本就不足为患。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春,杨广再度御驾亲征,二征高丽,战斗刚打响,又遭杨玄感叛乱,杨广不得不提前班师回朝。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杨广再次集结军队,整装待发,兵锋直指平壤。高丽王高元被迫请降,杨广痛快的答应了。
因为他最在意的面子回来了,可是那些将士却愤怒了。随军大将来护儿悲愤的说:“大军三出,未能平贼,劳而无功,吾窃耻之!”可是谁都清楚,大隋再也无力和高丽耗着了。
这时候的杨广也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扫平陈朝,坐镇江都的热血青年了。当所有的骄傲都被人贱踏,摧残一个人的远不止是岁月,还有内心的煎熬。杨广显然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他想换个环境生活。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杨广乘着龙舟一无反顾的来到了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李白的诗里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这个地方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于是才有了开篇的那首诗,“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足矣表明杨广对江都的感情之深,因为这里曾是他做皇子时的封地,更是他灵魂的故乡。
中原战火纷飞,江都依然歌舞升平。杨广沉浸在江南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可是他的随军将士尽是关中之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家乡,可杨广又偏偏不想再回中原。
当这种普遍性的不满被人利用起来就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足矣巅覆一个王朝的统治。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一条白绢勒死了杨广。“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至此,这位自恃高傲,风流绝代的天子,一位功盖千古又好大喜欢的君王死在了他心之所向的江都,皇皇帝业也随之终结。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一幕,却又有着不同的结局。同样是杀兄弑父上位,远征高丽未果。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成了千古一帝,隋炀帝杨广只能被牢牢地钉在暴君的耻辱柱上?看似繁荣的大隋背后其实缺少了一种气度和格局。“唐之兴,始于隋”,唐朝之所以能取代隋朝,并且达到万邦来朝的境界,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在唐承隋制的基础上多了一条更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荀子所说的“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隋炀帝: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