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湿润闲雅文质彬彬---雷学文书法艺术探微

2020-09-25 20:41阅读:
有一个成语叫:知微见著。我想从细微之处着眼,探寻学文对书法的思考与感知,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风格呈现。
学文小我几岁,目前还是在职干部,而我老朽已然退休之人了。我们相处日久,知他为人谦和低调,虽任领导职务,工作冗繁,把职业当事业,但在工作之暇,始终对书法情有独钟,孜孜以求。
学文坚定地认为,书法不单纯是艺术,而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因而,他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面对书法,并且在习书之路持之以恒地坚守和传承。韩愈说过:“文以载道”。学文认为,书法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心画,写书法应该需要文化的沉淀、生活的磨炼和临帖的苦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坚定“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
学文自幼喜爱书法。他出生在太原,小学时候每到放暑假都回老家平遥,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平遥古城那种书法和文化的氛围。老家爷爷辈流传下来的一些古书籍,大多是毛笔手书的书籍和古装的线装书,还看到许多的店面、牌楼、门柱、石碑等等留下来的汉字匾额古联,自觉与不自觉地被那些神奇的汉字古文化所感染,于是对毛笔字就喜欢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就逐渐感受到这个毛笔字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文革期间,父亲说现在上学不正规,不要出去和别人闹事,就鼓励学文在家写写毛笔字。刚开始练的第一个帖子,就是父亲给他买的一个花皮本的颜体多宝塔标准习字帖,于是,他就每天模仿着写,照着练。
后来由于上学、高考、工作等等,习字的事就间断了,仅仅是在春节的时候写写春联而已。一九八九年在市人事局工作的时候,一位同事的父亲是著名书法家袁旭临老师,通过她能经常看到一些书法作品,于是又接触了书法,对书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深了对书法喜爱。到2006年左右,那时学文在人事局老干部处当处长,有一位老同志,人事局原副局长(后科干局局长)刘柳塘,他一直对书法都比较热爱。老领导当时鼓励学文说,学文呀,你写书法有基础,又喜欢,你应该把它捡起来,你好好练,要坚持。在老领导的鼓励之下,学文内心深处那股热爱书法的热情又被激发出来,特别是后来结识了
韩永康老师,然后就是一发而不可收。
学文习书之路是从忠实地临帖开始。他始终认为,临古,是任何一位学书者都无法绕开的课题,无论是学书伊始,还是学书有成,临古无疑是支撑书艺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养料来源。2007年以来,他开始坚持临帖,临的时间最长、最多的,就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后来又临孙过庭的书谱、王羲之的十七贴、乐毅论;还有汉碑中的乙瑛碑、张迁碑等贴。
我观察,学文临帖不是简单的照抄照写,而在临中思,思中悟。古人的一点一划,帖中的结体布局,他都要深思细研,力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临习之中,他常常将书法与人生感悟、哲学思考相联系,思考与感悟书法艺术中所折射出的博大与精深。黑白世界中,他寻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人生的百折不挠,又彰显于线条的内在表达;辩证法的韵味在书法中无处不见,对立中寻找统一,矛盾中求得平衡。从笔法字法章法的手摹心追,到精神层面的神思遐想;从钩钩点点的硬件构建,到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辩;从形而下的整体把握到形而上的心领神会。学文就是这样,一天天的,沉浸其中,巡环往复,乐而忘返。
学文书法,在其个人经历与思考之中,自然有了自己的一些印痕与想法。其整体感觉,是二王一脉。他于欧体九成宫用功日久,其楷书典雅大气,帖味十足。其行书、隶书,也都颇见功力,用笔讲究,结体严整,力道甚足。观其用笔,运笔沉滞,左规右矩,一丝不苟,从中亦可看出,学文是一个律已甚严之人。明项穆《书法雅言功序》曰:“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者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者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我个人感觉,学文书法于清整、湿润、闲雅“三要”上颇有心得,也初见风貌。我想,这“三要”也可大致概括其书风及特点吧。
《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才合乎中庸之道,方能称为君子。书法亦同此理,感觉这些年学文在文质的均衡交融上,也在不懈探索,追求书法上的君子之气。近一段,在与学文书写与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文的书风颇有一些新的模样和变化,似更有个性与质感。或许,他从晚清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那里寻得一些感悟和共鸣。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窃以为,学何未尝不可,但要学其博学多才,学其刻苦专精,学其熔古出新,切不可舍其神而求其形。
习书之路上,学文内外兼修,功力日长。在感受书法魅力的同时,感悟人生,正如世说新语中“……为何所思?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帮助书写书名,举办书法培训,作品也被刊物发表。他先后成为山西人文书画院会员、太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书法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老年书画展、山西省第五届群众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学文其名,明确包含着学习、崇尚文化之意。一个人的名字常常深刻地蕴含着家长无限的人生期许与理想寄托,同时,名字往往也确实与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高度契合。是宿命,还是巧合,此种奇妙现象常见却难以解答。学文就是怀着对书法,以至于中华传统文化无比崇尚之情,日夜浸润其中,莫非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天意,抑或更是一种使命?
文而化之,方为文化。朱熹《朱子全书·学三》曰:“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真正化了,方可人书俱老。
习书之路上,学文带着使命感而来,他一直在努力前行。


李元红
20209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