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恳请高人赐告我《背影》有哪些好处

2022-06-03 04:07阅读:
恳请高人赐告我《背影》有哪些好处
丁启阵
恳请高人赐告我《背影》有哪些好处
(截图自《百度百科》)

老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我一直以为,轻描淡写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或许会引起人们的思索,同意的点个赞,不同意的嗤我以鼻,一笑而过。真没想到,批评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引来的竟是铺天盖地的咒骂。
关于朱自清的《背影》,我是提到翻月台不雅观、不符合“交通规则”(其实是社会秩序与安全规则),但是我建议(更准确地说是附议)语文课本可以删去此文,这只是众多理由中的一个。没想到,那么多国人擅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战术,在“交通规则”这一点上与我缠斗不休。
没办法,我只好用放弃轻描淡写的笔法,换用浓墨重彩,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背影》实在不是一篇好文章,没必要让孩子们反复诵读——是否从教材中删去,那是教育部、温儒敏他们的事情,跟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在我看来,《背影》除了有词语、语法、标点符号以及谋篇布局适合中小学生学习、模仿等用处之外,论文学价值,实在是一无可取。朱自清先生教过多年中小学语文,堆砌辞藻,文从字顺,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他是专家,这一点不接受反驳。但若是上升到文学写作的高度,论情怀境界,无法望司马迁班固唐宋八大家鲁迅项背;论情趣幽默,跟明清文人周作人梁实秋等的小品文不是一个量级的;论真诚豁达,跟当代作家孙犁汪曾祺无法相提并论。在朱自清那个时代,论散文成就,郁达夫、茅盾、沈从文、老舍等人都在朱自清之上。
文艺创作固然可以允许一定成分的虚构和想象,但是
在涉及作者家事、人物情节都有现实基础的散文,却也是有真实性方面要求的,不能背离事实,不能文过饰非。比如,《背影》中朱自清隐去祖母因其父亲纳妾而导致亡故的事实,只取家庭变故的悲惨表象,把一个乏善可陈、不孝不慈、猥琐自私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写成了父爱的典范,赚取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眼泪。这叫欺骗、玩弄读者感情!这样的事情,现代文学史上大概只有朱自清做得出来。鲁迅笔下,饱含深情地写过的人物有长工的儿子闰土、保姆阿长、无业游民阿Q、落魄的读书人孔乙己,他自己的父亲、祖父都没有被他手中的金不换毛笔润色过。
许多人骂我,我愿意善意地猜测(有朋友提示相当一部分是有组织的水军,我不太相信),主要原因是《背影》曾经让他们深深地感动过。没错,《背影》写作手法虽然并不高明,但足以感动心智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许多人认为让自己感动过的作品,就一定是伟大的作品,是宝贵的民族文化精神遗产。这是一般人容易产生的误解。据我所知,电影院里最能让观众流眼泪的是台湾1989年出品的伦理悲剧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由陈朱煌导演)。众所周知,该片艺术水准并不高。一遍遍地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曲,配一点女主人公含辛茹苦的镜头,观众就能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院售票处就可以兼售手绢,供观众边观影边擦眼泪之用。太能赚取读者眼泪的,往往不是好作品。试问:有多少人为《阿Q正传》《孔乙己》流过眼泪?应该没有《背影》多吧。《故乡》中,跟周家少爷(周樟寿=周树人=鲁迅)久别重逢的闰土,一声怯怯的“老爷”……读到这里,青少年朋友会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吗?
歌颂父爱本身当然没有错,但是像《背影》那样通过隐瞒关键事实、运用悲情叙事风格(无病呻吟)、主人公多次领哭……等初级文艺手法让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为之感动,这不是健康的语文教育之道。写到这里不得不引用一下鲁迅的两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咒骂我的人,如今大概都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有人到中年的。之所以还在激情澎湃地骂我,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文艺鉴赏能力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恨我破灭了他们青少年时期树立起来、至今屹立的文学偶像。
我的问题,可能是过早阅读鲁迅了。读了鲁迅,在现当代文学阅读上,就如同登上泰山玉皇顶,一览众山小,朱自清就入不了我的法眼。
我所推崇的散文,其实就三个字的标准:真,善,美。《背影》中朱父的所有行为,包括跟脚夫砍价、反复要求茶房照顾自己20岁的儿子、翻过月台买几个橘子,一个27岁的青年男子动不动流下眼泪。可能我的确驽钝,感受不到文中有丝毫真诚、善良、美好的成分。
这里再重申一遍:我赞成删去《背影》决不只是因为朱父“违反交通规则”,而是《背影》实在不是一篇好文章!
哪位高人若是能用理性的语言说出《背影》若干好处,令我心悦诚服,令我醍醐灌顶,我将感激不尽!
2022.6.3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