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纸糊阁老”背后是何贪狡用心

2020-05-29 08:32阅读:
“纸糊阁老”背后是何贪狡用心
明成化年间内阁大臣万安、刘吉、刘翊画像 (图源网络)




“纸糊阁老”背后是何贪狡用心




明宪宗成化年间,当时京内京外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段子讥讽的是当时万安、刘吉、刘翊三位内阁,吏部尹旻、户部殷谦、礼部周洪谟、兵部张鹏、刑部张蓥、工部刘昭六位尚书,他们一味“蒙耻固位”,对国家大事置于脑后,“无所规正”,每天混日子,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
据《明史•刘珝传》说:“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依民国史家黎东方所言,“纸糊三阁老”三人之中,刘吉完全是一个依违取容的官僚;刘珝稍好,但也无甚作为;万安呢,是道地的小人。
刘吉,成化十八年因丁忧而必须离职,他一面再三恳辞,做出一副淡于名利的孝子面孔,一面却暗托万贵妃的娘家人万喜,影响宪宗不准他辞。孝宗即位以后,他听说贺钦、强珍等十人已被孝宗决定重用,他便连忙上本推荐这十个人。左庶子张昇等人先后在孝宗面前弹劾过他,他慢慢找了机会使得孝宗把他们一概放逐,弄得“台署为空,中外侧目”。
刘珝,在入阁以前作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土,讲起书来“词气侃侃”。入阁以后,当内阁首辅商辂在朝之时,便和刘吉、万安随着商辂对汪直作战,把汪直的西厂拉垮。然而商辂一去,曾负一时之望的刘珝便对汪直噤若寒蝉,坐视西厂复设,汪直再度得势。
至于万安,更是“道地的小人”,为人“贪狡”。据史书记载,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成化五年(1469),兼任翰林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万安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明史》说其“长身魁颜,眉目如刻画”,《国朝献徵录》说其“安状貌魁岸,仪观甚伟”。然而,《明史》又说其为人“外宽而深中”、“贪狡”,说万安外表宽和而内心深险,为人贪婪狡诈。
朝野上下说万安“纸糊阁老”,是说他一味“蒙耻固位”,为官像“纸糊”一样,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
明宪宗朱见深爱好修炼成仙和不老之药,长期不问朝政,不少官员心急如焚,但身为执政大臣的万安却处之泰然。当时,“廷臣多言君臣否隔,宜时召大臣议政”。经过朝臣们的坚决请求,成化七年,宪宗终于答应在御殿召见一次大臣。召见前,万安不厌其烦地告诫众人说,初次与皇上见面,感情还不太融冾,大家都不要多说话,有事姑且等待他日。宪宗召见时,刚谈了几句话,万安就“顿首呼万岁,欲出”,大臣们不得已,只好“皆叩头退”。
宦官们见状便戏弄朝士说:“若辈尝言不召见,及见,止知呼万岁耳。”史书称“一时传笑,谓之`万岁阁老’。帝自是不复召见大臣矣。”成化二十二年,尹直入阁,希望见皇上当面议事,万安立即制止说:“今吾辈每事尽言,太监择而闻之,上无不允者,胜面对多矣。”安于现状,无所用心,固宠保权,这便是万安考虑问题的唯一出发点。
然而,万安对国事“捣糨糊”的背后,却是为私利毫不含糊的苦心钻营。万安当官后,先走的是宦官路线,“惟日事请托,结诸阉为内援”。万安与宦官李永昌的干儿子李泰为同年进士,这为他巴结宦官提供了有利条件。李泰本来小万安几个月,但万安却以“兄事之,得其欢”。后来,李泰与万安同时升职,每当升迁时,李泰“必推安出己上”。直到推举阁臣之际,李泰又照例推举了万安,“故安得入内阁”。
随着万安地位的提高,一般宦官对万安帮助已经不太大了,于是万安又开始寻找新的靠山,走了一条贵妃路线。当时,万贵妃宠冠后宫,是宪宗的心上人。万安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通过内侍向贵妃频致殷勤,与贵妃攀上了本家,“自称子侄行”。万贵妃曾“自愧无门阀,闻则大喜”。其弟万通,出身商贾,颇善钻营,于是以族属的身份与万安频繁往来。万通的妻妹王氏幼年卖到四川万编修家,“访之则安小妇,由是两家妇日往来。”万通之妻著籍禁内,可任意出入皇宫,万安由此得以详细了解后宫诸事,逢迎拍马更有了便利条件。
为了保位固宠,万安不仅巴结宦官、内幸、贵妃、外戚,更是千方百计地讨好皇帝。宪宗“崇信道教,封金阙、玉阙真君为上帝,遣安祭于灵济官”。作为内阁大臣,万安对皇帝的荒唐之举不仅毫无规劝,反而十分虔诚地拜仙求道。术士李孜省“献淫邪方术”,与宦官梁芳等“表里为奸,渐干预政事”,“缙绅进退,多出其口”。万安不仅安之若素,甚至“从而附丽之”,通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暗中与李孜省、梁芳之流勾结,“藉以排异己”。
万安为讨皇帝欢心竟至不择手段。当时有一个名叫倪进贤的人,“粗知书,无行,谄事安,日与讲房中术”。万安如获至宝,将倪进贤讲的房中术写成奏疏,献给宪宗。《明史》上说,“大学士万安亦献房中术以固宠”。明孝宗继位后,“一日于宫中得疏一小箧,则皆论房中术者,未署曰`臣安进'。”




“纸糊阁老”背后是何贪狡用心
古代民间流传的“纸糊阁老”画像




万安等“纸糊阁老”对国家大事像“纸糊”一样,在谋求个人的利益上却一点也不像是“纸糊”的。万安在保位固宠的同时,也尽心竭力为自己谋私利。万安执政二十年中,每当科举考试,必定让他的门生担任考官,所以他的子、孙、甥、婿考中的人很多。他的儿子万翼,官至南京礼部侍郎;孙子万弘璧,任翰林编修。
有意思的是,“纸糊阁老”并不都是“纸糊”为政。万安在明史上就做过一件大事——搞掉了大权宦汪直。据《明史》记载:“十八年,汪直宠衰,言官请罢西厂。帝不许。安具疏再言之,报可,中外颇以是称安。”说的是成化十八年(1482),万安多次上奏请撤消西厂,大得人心。其实,据史家分析,万安和汪直的冲突,并不是制度之争或原则之争,而是“同行相嫉”,均想独占万贵妃的宠信。更何况,此时“汪直宠衰”,西厂垮台已是大势所趋。由此,汪直一倒,万安即升为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又进升为少傅、太子太师,再升为少师。
《明史》对万安一类人的评论说得非常深刻:“虽不为大奸慝,而居心刻忮,务逞己私”,“要结近悻,蒙耻固位”。宪宗朝政事日非,万安等纸糊阁老“秽迹昭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诚如黎东方所言:“作为国家栋梁的最高官吏竟是纸糊的,泥塑的,明朝的危险可以想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