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纸上谈兵”之祸谁该担主责

2020-07-14 08:32阅读:
“纸上谈兵”之祸谁该担主责
油画《长平之战》 (图源网络)




“纸上谈兵”之祸该谁担主责
——《容斋随笔》札记之三




一说到“纸上谈兵”,马上就会让人联想到战国时的赵括。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战国末期的两个军事强国秦赵之间爆发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弃用老将廉颇而起用少帅赵括,最终秦将白起大胜赵括并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赵国就此元气大伤而衰落。由此,赵括成为千古罪人,并作为历史上一个纸面上谈论打仗,空谈理论脱离实际的典型人物。
然而,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卷二《曹参赵括》中却表达了不同看法。他在简述了赵括任帅过程和结局以后
,指出“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洪迈此说尖锐地指出了,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的直接原因,除了史家常说的赵括“纸上谈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当时的赵国统治者赵孝成王在识人用人上的重大失误。
长平之战当时形成的列国文献,多毁于秦火,传世的有关记载长平之战的上古早期文献,首推《史记》,次为《战国策》。综合《史记》记载,赵孝成王四年(前262),秦军伐取韩国野王(今河南泌阳),断绝上党与新郑的交通,迫使韩国献出上党、上党郡守冯亭不愿归秦,以全郡十七座城献赵。赵王封赏了冯亭,派廉颇率军守长平(今陕西高平西北),以声援上党,防御秦军。次年,秦军在王龁率领下攻取上党,随即以优势兵力向长平发动进攻,赵军一再失利。廉颇遂改变战略,加固堡垒,以守为攻。秦军一再挑战,赵军都不予理睬。六年(前260),秦相范睢施反间计,以重金贿赂赵王亲信,散布说:“廉颇怯战,快投降了。秦人最害怕的是赵括,他要是统帅 赵军,一定能打胜仗。”
赵孝成王知道赵括善谈兵法,就决定以其接替廉颇。重病中的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强撑病躯进谏到:“大王仅凭虚名就委赵括以重任,就像胶柱而鼓瑟一样不当。赵括只会背诵其父留下的兵书,根本没有在复杂实战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但赵王不听劝阻,正式下令以赵括为将。这时,赵括的母亲上书说:“赵括不能为将。”赵王问其原因,赵母说:“当年他父亲为将,与部下关系十分融洽,常常给士卒端饭送汤,大王的赏赐也都拿出来分给大家。一接到出征命令,就不再过问家事。赵括就不同了,他才当大将就要部下向他跪拜。大王赏赐的金帛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好将军呢?”赵孝成王拒不改变意见。赵母就说:“如果这样,他万一出了差错,请勿将我们家属连坐。”
秦昭王得知赵括为将,知道战争已经胜利在望。于是增兵长平,并且秘密地将老将白起调来指挥作战。赵括来到长平后,马上更换将领,下令出击。秦军假装战败后撤,赵括轻率地率主力追击。白起出动奇兵将赵军截为两段,又派精兵断其粮道。四十五万赵军顿时处于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粮尽弹绝。赵王派使者向齐、楚求援都遭拒绝。赵军断粮四十六天,竟有士卒杀同伴吃肉的。赵括在突围时当场丧命,投降的赵军除年幼的二百四十人遣送回国以外,四十万降卒全部被活埋。
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充分暴露出了用人失误的短板,并为之付出了极其的惨重代价。
赵孝成王在位21年,是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赵国在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盛极一时,到他的孙子孝成王即位时也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文有蔺相如、赵胜、虞卿等能臣,武有廉颇、乐毅、田单等名将,在当时几乎是唯一能和秦国叫板的东方强国。然而,孝成王却未能有效利用好自己的能人智士优势。要么是刚愎自用、不听其计,要么是束之高阁、不用其人。




“纸上谈兵”之祸谁该担主责
电视剧《长平之战》剧照




例如,虞卿是赵国有名的谋士,他第一次拜见赵孝成王就被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对”。再见孝成王,就担任了赵国的上卿。虞卿善于战略谋划,秦赵战于长平时,他曾向赵王建议:“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即通过外交手段获取楚、魏等国的支援,从而形成合纵之势联合抗秦。可是赵孝成玉不听,直接派使者去秦国谈判媾和条件。狡猾的秦国抓住机会,将此事向列国大肆喧嚷。列国看到赵王战和不定,也就纷纷打消了救赵的念头。等赵孝成王醒悟过来,为时已晚。
再例如,曾用“火牛阵”大破燕国的的田单和“率五国伐齐”的燕国上将乐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这两位名将当时都客居在赵,但赵孝成王只是表面上礼遇,并未真正将这两人派上用场。据史料,乐毅居赵后,虽被赵王封爵赐地,但并未受到多大重用,空受了一个“望诸君”的名号而已。田单本为齐将,被赵国用五十七座城邑的代价换来,可谓“价值连城”。但田单虽在赵国拜为相国,后来在军事上却建树不多,并未施展一技之长,连长平之战这样重大的战略决策都鲜有参与。
就拿误用赵括来说,赵孝成王失在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历史上的赵括并非一无所长的庸才,史载其“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赵奢,赵国名将)言兵事,奢不能难”。这说明,赵括至少有比较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具备日后成为优秀人才的潜力,只是尚缺实战经验。然而,赵孝成王明知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和岗位历练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孤注一掷,命他代替廉颇指挥长平战事。可以说,赵括是临危受命,仓促上阵的。何况他还带着“与敌决战”的赵王意图上任的,他既没有时间从容运筹,也没有机会制造战机,不得不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如此,赵括作为主帅既实战经验不足,又策划偏于一谋,加之对手老谋深算,焉能不败?!
在长平之战这一幕云谲波诡、错综复杂的历史舞台剧中,赵括是被过早地推上了前台并担纲“主角”,最终不堪重负,功败身亡。赵孝成王过于看重赵括是“潜才”而忽视了对他渐进式的培养和磨炼。委赵括以重任,实属揠苗助长丶操之过急,不仅害了赵括,还给国家带来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教训极其深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